第193章 事成(第2 / 3页)
曹颙知道庄先生说得在理,心里将要去拜会辞行的人家挨个数了,顿时觉得头疼,这样下去说不得也需要十天半月。看来,只能一日跑几个府邸,不留宴,大致打个照面罢了。
曹颙刚想应“是”,心下一动,回道:“雍王爷确实辛劳,但依小臣看来,这顺天府衙、步军衙门、内务府等几处的大人也恪尽职守、整日辛劳;诸衙门的衙役兵丁,全凭一分忠君爱国之心,不顾自己安危,奔波防疫,令人佩服得紧。”
突然,他想起康熙赐下的字,因方才高兴,塞在腰间还没看,忙抽出来打开。
“哦,不敢居功?”康熙沉吟着,望向曹颙的眼神中多了一分探究:“那照你这般说,这功劳都是四阿哥的?”
“‘孚若’,这两字出自《易经》‘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呵呵,看来万岁爷对颙儿确是恩宠不凡。本朝世家子弟,父子两代,或者祖孙三代同朝为官者不乏其人,像颙儿这般,让万岁爷这般照顾的又能有几人?”庄先生看着眼下的御笔手书,笑着说。
“成了?”庄先生端着杯子的手微微一抖,险些拿不稳,忙放到小几上,再次问道:“真成了?万岁爷怎么说?”
曹颙额头微微渗出汗来,不知道这老爷子说得是字面上的意思,还是另有所指,一时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曹颙笑道:“说是全当时疫功劳的赏赐!还许我年后赴任,年前回江宁探亲!”
“呵呵!”康熙并没有如想像中的那般拉下脸来训斥,反而笑出声来:“这两年,你从不肯多行一步、多说一句,朕还当你没有锐气,眼下听你这般直言陈述,真不知该赞你长进,还是斥责你多事!”
庄先生脸上也满是欣喜,摸着胡子,笑着说:“这样甚是妥当,颙儿要赴外任,下面没人也不成,江宁大人那边,或许能够荐两个妥当的幕僚来!”
曹颙忙俯首道那些皆是自己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曹颙却是有些哭笑不得,来这世上十年,其中九年在读书,这《易经》也是通读过的,“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并不算是好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对于祭祀这类的大事,虽然表现出虔诚,但只洗手而不上贡;对于那些信守承诺的人与事,好像很是仰慕,但是却不去学着去做。不过,若是反过来讲,也有处事谨慎,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之意。
曹颙一口气说完,心里舒坦不少,虽然想到接下来难免要受到几句斥责,甚至是康熙的怒火,但是他并不后悔。在他心中,是极为欣赏十三阿哥这种不使权谋手段的义气之人的,而这般能直抒胸臆,亦是许久没有的快事。
曹颙摇头道:“有先生在,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眼下到年底也不过四十余天,如今水路不通,陆路上颠簸了些,或许需要更多时日。这几日,我便将京城之事完结,与初瑜先回江宁去!”
曹颙脑子里突然闪出德胜门前悬挂着的几颗人头,不假思索便开口道:“还有一人……”这话说一出口,他便觉得有些不对,这可不是自己能够插口的!但是想起十三阿哥如今的落魄与萧索,曹颙还是忍不住继续说道:“其行雷霆手段,制住危局,使得这时疫遏制在京中,实是功在朝廷、功在社稷!”
庄先生点了点头:“早日上路也好,只是京城各处还要拜会到了,你终有回来之日,这些人情往来不能淡下来。再说,你既然要赴外任,需要他们在京城照拂的地方也多!”
康熙点点头,追问曹颙:“再没有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