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中秋后的热闹(第2 / 4页)
年富这两个月在京里很活跃,以年公府少主人的身份,出入应酬。
“咦?”曹颙听了,倒是真有些诧异,压低了音量道:“难不成,是皇上舍不得国舅府的嫁妆,要在十六爷这边过一手?”
闲话的中心,却不是南下的年熙,而是年羹尧的继妻乡君觉罗氏与年羹尧庶子年富。
十六阿哥正吃着茶,听了曹颙的话,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呛住。
如此,就有不少闲话出来。
初瑜除了担心,则带了些许恼怒,与丈夫商议道:“若是真如传言所说,年家委实欺人太甚。七额驸不仅是年家二房嫡长子,还是和硕额驸,岂能让他们白欺负了去?是不是同阿玛商量,求宗人府做主?”
娶了国舅家的姑娘,那陪嫁就够养活几代人。
李氏还感叹一声,“人心不古”,又怕媳妇担心妹妹妹夫,好生安慰了一番。
多少人顿足,羡慕庄亲王府的好运气;又有多少人幸灾乐祸,等着看庄亲王府的笑话。
这些话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就连李氏与初瑜也有所耳闻。
连咳了好几声,憋得满脸通红,他方指着曹颙道:“行啊,几日不见,孚若这胆子看涨,什么话都敢说!”
搁在旁人家,二房之子过继长房为嗣,即便是嫡子过继,身份也是提高了。可在年家,二房年羹尧的爵位、官职却远远高于长房。
曹颙说完,也察觉自己失言。
听说是年家老太爷请旨,皇上与贵妃娘娘的恩典,才将年家二房长子年熙过继到长房为嗣。
结了这样一门亲事,有了李四儿这样的亲家母,还不知要出多少乐子。
人多同情“弱者”,年熙嫡长出继,在京城人茶余饭后的闲话中,就成了被继母庶弟“逼迫”,多了几分悲情。
“十六爷行的缓兵之计?”曹颙听闻此事,直觉得不可思议,见到十六阿哥,很是不客气地说道:“这计用得是不是太烂了些?娶妇与嫁女,半斤对八两,都是同国舅府结亲,有什么区别?”
同在祖父身边养病不出的年熙相比,年富这个做弟弟的,就太强势了些。
十六阿哥看来也对这个结果不满意,苦笑道:“岂是我能做主的?若不捏着鼻子认下,还能抗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