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写部小说(第1 / 4页)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里,他原本的心,也沉寂了起来,人也变得,寡言少语起来。正当这日,他如往常一样,工作的时候,看到了,本该没人的甬馆里,多了一个人,这个人,不知是何时进来的,她就那么,大模大样,用一种古怪的目光,看这满坑的人俑。
“那个……你是谁?”孙彦军上前询问:“现在闭馆了……已经……过了时间了……”
那人把目光转过来,她的目光中射出一道奇怪的光,这光,让孙彦军忘了,忘了这个人的年龄,这个人的大小,这个人的面目,一切,他都不在意了。
越是了解那个伟大的国度,越是了解那个时代,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悲伤。
相比现在那些个什么狗屁的康乾盛世,那算什么?和两千年的那个伟大帝国比起来,连渣滓都不如啊!可是,怎么回事,两千年后,华夏在这时间的长河里,整整两千年里啊……居然没有进步,反而是不住的倒退。
两千年前,秦皇已经可以修直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道,也就是当时没有铁路,不然秦始皇的行子,一定也会修遍全国。要知,当时的道路工程,可比现在修铁路,还要难呢。
两千年前,已经有了镀铬技术。
两千年前,已经有了流水线。
孙彦军在兵马甬这里工作,已经二十年了。
从一个热血的少年,到现在,他已经是一个中年人,而且,是一个很高尚的,学者。
十年板荡的那会儿,孙彦军是一个小小的小孩子,他亲眼目睹几个下放的知青,穷得连裤子也要伙穿。可就是这些人,后来一个个都发了。其中一个,更是成了历史系的教授。
从那时起,孙彦军就一直努力读书,努力向上。
他成功了,后来做了教师,又因为对历史的喜爱,来到了这秦甬馆里工作。
两千年前……
可是现在……那个康乾盛世的清代,有这些吗?为什么现代的人,目光只放在清代,却对我们华夏的根源,不闻不问,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呢?
连蛮夷如西方,也搞文艺复兴,有了文艺复兴,才有现代西方,而华夏,却不肯如此。
不肯正视我们华夏国家的真正文明,却迷恋两千年封建糟粕,迷恋满清的奴役统制。
这真是让人无语了。
因为孙彦军出身于贫穷,却很是好奇。
为何,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去,曾有这么一片的伟业,越是了解那个伟大的朝代,那个伟大的国度,他就越是好奇,越是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强国,会沦落得如此下场,不仅在国破之后,被外所攥,更是可怜,统一大帝一代始皇,被后世之人,千载万年的唾骂。
不理解。
不明白。
这使孙彦军一日复一日的追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