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未来老师蔡邕(第2 / 2页)
因此,郭嘉就这么带着行李,从颍川出发,朝京城洛阳而去。
可谁能想到,在路途之中,恰巧遇到黄巾余孽再起,前方正有黄巾贼作乱,无奈之下,郭嘉只好转而南下,绕道先到稍微太平一点的襄阳黄伯父这里来躲一阵子。心想等到局势安定下来之后,再图北上求学之事。
黄伯父是荆襄一代的名士,同样有一双慧眼的他特别欣赏郭嘉的才智,加上郭嘉又是故人之后,所以黄伯父对郭嘉非常的照顾,而郭嘉也时常跟这个黄伯父交流心得见解,两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至于黄伯父有个小女儿,总是喜欢听郭嘉讲故事,也经常爱跟着郭嘉到处乱跑,这一大一小两兄妹之间的关系尤为甚好,长辈们也乐得其见。黄伯父希望他这个调皮的女儿,跟在郭嘉身边,耳濡目染下,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还没读完,郭嘉就大笑了起来。原来这竟然是一张去京城洛阳拜会当代大家蔡邕的拜会贴!而且不仅如此,这同时还是一张介绍贴和求学贴!看上面的说辞,好像是郭嘉在颍川时候的一个老师赞扬郭嘉很有才华,然后推荐他去蔡邕那里求学,当蔡邕的学生!
这种东西,在郭嘉眼里,简直就跟保送北大清华一样啊。
当然在兴奋的背后,还有很多内幕是如今的郭嘉不清楚的。颍川自古多出名士,特别是三国时期,更是了不得。同时,在颍川这个地方,向来也是多名门望族的。
比如韩家,钟家,荀家,陈家等,并且郭奉孝一脉,郭家,在颍川,也是一个有名的家族。在那样一个特殊氛围下,频繁出人才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可偏偏,在大汉王朝,想要当官,那不得不需要先举孝廉。而举孝廉这种东西,说穿了,就是推荐,要是没有点关系,普通人就算再聪明,再有学识,也很难有那个机会,被推荐,进而走上仕途。
所以,这些官员的位置通常都是被这些名门望族给包揽完了。颍川人才多,竞争自然也很激烈,本来按照正常情况,以郭氏在颍川的地位,再凭借郭嘉本身的聪明才智,最终想要成功的举孝廉,进入官场,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偏偏的,郭嘉的父母,早两年死了,一下子,上面的关系也就断了,留下郭嘉一个人,就算出身名门,那也是趋近没落的名门,在颍川这个人杰地灵之处,想要被举孝廉的话,可能十年二十年都轮不到他郭嘉吧。
顺便一说,在这一年里,颍川被举孝廉的人,其中一个就是郭嘉的同窗兼好友——荀彧。想想看,显赫如荀家,聪明如荀彧,也才在这一年,他二十好几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可以想见,颍川这一处的人才压力有多大了。
不过,郭嘉毕竟也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少年天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人虽小,却特别喜欢与长者交流,并且时不时的还能有独到见解,这常常使长者们都自愧不如。如此人才,慧眼如炬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作为郭嘉的老师,如何愿意见到自己这么一个爱徒就这样被埋没了呢?!
于是,司马徽书信一封,介绍郭嘉拜到当世大家蔡邕的门下,相信到时候郭嘉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又是名门之后,师从名家,再加上身处京城洛阳那种机会很多的地方,必然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最终成为大汉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