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影响

第一百二十六章 影响(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二大王,如何择人还不是在于朝廷。”

“然而河中**始终占据一半多,外坊的如你所说,还有富商子,让朝廷如何择人?”

“二大王,没有河中就没有学舍。”

“所以朝廷也默许了你一直将河中名额占据优势,可也要节制也要折中。”

“二大王,如何折中?”

前面告示贴出,后面赵匡义便来了,问宋九:“为何要刻意说出贫困子弟?”

“二大王,学舍成立,河中百姓费了心思,几个先生也费了心思,朝廷更费了心思。本来我想以成绩择生,这样择出来的学子素质高,易教。然而择过后却发觉有许多富家子进入,这是无奈,他们家境好,在家里就接受过教育。家境好也不碍事,关健又非是官户**,皆是商贾子。这些学子毕业后不会为朝廷服务,而且进入学舍后,若非我管教得严,都能将一些不好的风气带进学舍。”

“这倒也是,”赵匡义额首。

朝廷缺少这样的书吏,第一批学子下去表现太优异了,优异得大哥与赵普都在寻找原因。这中间质朴是一个关健因素。

“也不能说不收,但起初以成绩收,本身不公平,起跑线不同,实际各人素质未必有那么大悬差。比如这次我招收的一百五十名学子,起初富家子占据着优势,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学习,一部分学子渐渐就跟上来。但若以德**招生,如何评价一人德**?屠夫里也有好人,**子里也有烈女子,这样也不大公平。我去年还与两个博士争论过。而且德**也十分含糊,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周处先是三害,后化身为忠臣。但有的人早先是好的,后来却变成了国之jian贼。因此又不能评定。于是我想出这条折中之策。”

“河中依然变成八十人,河北变成五十人,外坊贫困**变成六十人。你不为难,也进一步融合两河,甚至对你还有利,难道以后你用工全部用河中百姓?莫要忘记了,河北百姓对你也不错。这样择生范围会渐渐扩大到整个京城,京城出身的官吏,朝廷用得也放心,对国家有利,也不会造成某一地区人才过份臃肿。”

“是这个理儿,不过吴大夯……”

“他不是吴大夯了,吕相公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吴大正,字子尹。”

“好吧,吴子尹他迁为益州司户,乡村们都轰动了,名额不增加,我也不得安生。”

“宋九,不要懵懂了,这是国家利器了,容得你做人情?”(未完待续。)

“这也是一个办法。本官来是为另一件而来的,你榜文上的河中名额太多。”

“二大王,学舍起来,最初就是……”

“不要说什么最初,它马上就要变成国家的书院,还能谈什么最初?”

“现在还没有变成书院。”

“是没有变成书院,但这股风头你必须打压下去,我算一下账,一年你收一百名河中**,打算五十人为朝廷所用,他们岁数皆不是很大,朝廷好用四十年。其中三分之一转换成官员,这恐怕还是最少的,那怕就是底层官员,三十年下来,五百名官员,四十年下来就是六百多名官员。宋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