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二百十八章 夜宴(三)

第二百十八章 夜宴(三)(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这就是一个好时机,就怕人相互商议,一商议事情准就来了。几十名管事与主管一起出动,来到河南,开始洽谈购地的事,不说开发,包括他们也不知道开发,而是说兴作坊,以及一些民居安排转民的厢兵与一些来务工的浮户与贫困户。

原来宋九购地时地价开始在涨,到了酒作坊兴起后河南地也涨得厉害。但他们涨他们的,河洲动都不动,甚至除了上下班的工人外,连游客都很少过去。

许多百姓心中后悔,往好处起,河北能卖五六十缗钱一亩,干嘛我不能卖。但往坏处想,没有卖就不划来了,卖了怎么也能值一个近十缗钱,有这个钱到其他地方能买十亩地。

管事不知道宋九的计划,很真诚,我们不是做生意,你们不卖也可以,我们让开你们的地,可以买其他人的地,只不过建作坊,不需要挑剔的。少数人抬价,大多数人签订契约。短短几天,拿下一千九百多亩地。这时候宋九才透了底。原先限价是十二缗钱,百姓也不懂,好地好的价,坏地坏的价,有十二缗钱的,也有四五缗钱的,实际那怕是坡地,拿来开发又有何区别?现在再给一个底限,那就是二十缗钱,这些地不扩张了,但中间大约还有七八百地隔离着,将这些地拿下。

不但地,还有三样,第一样村庄,绕开一个大村庄,这个多半也谈不好,但两个小村庄让不开,一个三十几户,一个十几户。房屋拆的时候有多大替他们盖多大的新房屋,甚至将厨房畜棚都计算上。其他财产损失也必须赔偿,包括树木。但户数并不多,代价不算太高。

但说得潘家兄弟心动。

谁嫌钱多烫手?况且这个钱来得清清白白。

说动就动,很快就将人手找好,然后找到琉璃店的管事,说了镜子一事。管事可不管谁买,有钱就卖,虽然有点奇怪,奇怪琉璃作坊什么时候生产出这么多镜子,潘家兄弟为何又要买这么多镜子?肯定是卖的,但没有那么简单。若是将琉璃利润分成三块,河洲一块,国家税务一块,商人一块,商人无疑得的最多,国家税务得的最少。

但这一块的利润不大好拿,这些商人将琉璃制品买回去后,他们有自己的销路,有自己的店铺,没有,难道摆大街叫卖,那一天能卖多少把,又非是才出来时,引起轰动。

管事不大懂,交易搭成,潘惟德派人直接从作坊里调,虽然这样交易一直让他怪怪的,但不得不承认规矩有了。宋九选择了镜子,一是它更容易引起惊奇,西方此时有漂亮的琉璃,但没有镜子,第二就是它容易运输。实际两万多把镜子并不是太重,因此找的船并不大,但务必快,质量要好,是老船工。镜子上了船,带着几十人离开河洲码头,向南方驶去。

其次是坟墓,这个最麻烦的,赵承宗那边为了一百几十家坟墓闹得不可开交,因此也让了一块大墓地。但还有,几十座坟茔,好在看上去没有大贵之家的主。这个也要谈,不但要赔偿,可能还要赔得多,让他们主动迁坟。

另外就是河边上的二十几家小店铺,他们专门做作坊工人生意的,现在却成了麻烦。

逐一协商,但钉子户哪里都有,还有六户人家两百多亩地一直谈不好,其中两户人家房屋赔偿也没有谈好。好在几十座坟茔一起谈好了,代价不菲。消息反馈到宋九这里,宋九说道:“答应他们要求!”

有衙内问宋九,宋九只是很含糊地答道,若你们有销路,也可以买走,只要价是一样的,以你们优先,调到外地赚取利润。这倒提醒了这些衙内,不仅镜子有差价,甚至各项琉璃制品皆有差价。于是一起托关系,打听各自的门路,还真有不少衙内找到路子,于是衙内从股东角色迅速向经销商转变。宋九没有过问,随后潘惟德悄无声息带着钱帛去了密州。

这一回没人注意。

但另一件引起轰动。

五月末开始不停的落雨,

黄河没有河决,但许多小河道河堤冲垮或内涝,汛期来得比往年早。赵匡胤下诏,免灾民租赋。连绵的雨天,也终于使热闹的河洲清冷下去,百姓一个个多呆在家中不能出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