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护(下)

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护(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一年京城上安始终飘荡着一份不安的气息。

王继恩又向玉苹要到那份卷宗,带回宫中。

赵匡胤打开一看,那还不清楚吧,立即下了一份制书,六个知县,十几个小吏全部罢免,其中七个小吏直接发配牢城。又来到高家,对燕国公主说道:“二姐,这样你该放心了吧。”

接着又赐二弟十四把门戟。这个物事形状很象戏文里的方天画戟,天子宫殿门、国学、文宣王庙、武成王庙、各州公府、贵官私第等门口都设门戟,以示隆重。但数量各有定数,因为宋朝此时多执行开元礼,所以多是开元天宝规矩。最多的是二十把戟,庙社门(祭拜本朝前任皇帝或者皇上父亲祖父的太庙门口)与宫殿门口各悬二十把戟。

东宫门口是十八把。嗣王郡王,若上柱国、柱国带职事二品,散官光禄大夫已上,镇国大将军已上,各同职事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门十四戟;上柱国、柱国带职事三品,上护军带职事二品,若中都督、上州、上都护,门十二戟;国公及上护军带职事三品,若下都督、中下州,门各十戟,并官给。

也就是做大臣的,最多十四把。太子不能算,那是半个人君。

“你不懂,”赵匡胤也得意地大笑,南下潘美是主帅,是头号功臣,不能让尹崇珂凌驾于上,那又让潘美寒心。于是让他们并列,用这招一作惩戒,二做掣肘,潘美就不会有其他想法。自己这步棋是一着妙棋,管他几个知州,若允许,三个知州也行哪。

“是,以奴婢之见,南方最重要的人乃是宋九,奴婢所过之处,无数百姓闻听奴婢是中使,一起伏下山呼圣天子,奴婢想,恐怕京城百姓也不会象岭南百姓对陛下忠心,纵不如之,也不会出现巴蜀那种乱象。这中间宋九乃是头号功臣。不过他也是头号罪人,陛下用他为都监,就是监督三军的,马迳山一战,刘鋹请降,他未及时进劝,听任自己丈人强行出战,那时,他没有看到即将倒下数千汉兵,而是看到的是他家中的美娇娘,不然何来那把火。”

“什么美娇娘,瞎扯八道,”不过赵匡胤显然很快乐,私下里他也喜欢与太监或者一些亲近大臣瞎说八道,甚至听一些八卦。又说道:“你啊,也是一个欺负怕硬的主,不敢得罪赵普,连潘美也不敢得罪。此失非与宋九有关,他还年青,在磨勘期,主要是潘美缺少了决断。”

“奴婢不懂。”

“你是朕的人,以后说话在有些骨气。”

但它贵就贵在不常设,非是嗣王或上柱国肯定就有的,例如赵普的门口,一把戟也没有。只有得到皇上肯定的大臣门口才可以设戟,因此在唐朝,有大臣请戟,张介然说我三品官了,可以立戟,请皇上恩准,唐玄宗准了,还准他在家乡故宅门口立戟。

宋朝立国,国公如走狗,但立戟的人家几乎一个没有。

意思是二弟,大哥还是对你信任的,可他根本不了解现在的弟弟。河洲财政太重要了,而且他比赵匡胤更了解宋九,赵匡胤要用赵普,他也要有用的人,包括宰辅,能用的人不少,但适合宰辅的人并不多,选来选去,只有宋九一个!当然,他不会说的,说出来估计能将这小子吓死。所以他才隐秘地动用了一个关健棋子。

河洲保住了,宋九也保住,给再多戟也不管用,继续装死。

赵普这时候确实糊涂了,也太贪婪了,以至他的堂帖比诏书还要管用,下面许多官员宁肯执行他的堂帖,也不愿执行诏书。在赵匡胤手中这么干,在史上赵匡义手中还这么干,可迅速让赵匡**决掉了,然后做乖孙子。

“是,是。”

“不管怎么说,宋九这次在岭南动静不小,他欲要将功折罪,不能让他寒心了。赵普手伸得太长,但他说得也有道理,无学子指导,恐怕不行。这件事由你来主持,勿要让赵普接近那些学子,更不要让人逼迫那些学子。你对这些学子说,书院是朕的书院,没有朕之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堂帖也不行。再一件事,你去宋九家,向玉苹将那些卷宗要来,朕要看看是那些官吏想要献媚。”

“喏。”王继恩走出皇宫,抹了一把汗,好不容易才将二大王委托的事办好了。不然河洲早晚让赵普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一根。但想要弄倒这个赵则平,还要费更多的苦心。

他是带着皇上的旨意来的,几个学子不得不同意。

秦娃子他们也隐隐感到朝堂局势的凶险。这时,他们皆看着南方。这一刻,他们很盼望宋九回来,那才是书院的依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