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三百七十章 势不两立

第三百七十章 势不两立(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是不是累赘?

他同样想扳倒赵普,似乎更不容易。与赵普一样,处理政务之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不久他同样看到了一个机会……

两人都想干倒对方,最后谁想干倒谁,就看两人的手段与对时机的把握了。(未完待续。。)

时到今天,书院学子出了五百多名官员,其中有二十几个知州,八十多个知县,以及其他的地方官员与少数京官。但最高职位不过是知州。造成这一结果,是赵匡义也察觉出这一点,而且先前的学子与宋九联系更紧密,提拨他们赵匡义产生了犹豫,后面的学子因为资历还不能上位。但实际按照他们的政绩,朝廷已经委屈了他们。

若打压,做得也太过显眼,打压少数人,中低层官员倒下几个不管用,打压全部,人数太多,根本办不到。并且随着赵匡胤担任书院山长,赵匡义也接着担任书院山长,他们也能算是天子门生,如果没有严重错误,若打压可能赵匡义不开心。

宋九回到京城,高调地表示出与自己的敌意,然而随后又恢复到以前在中书担任参知政事的那个宋九。这个宋九才是可怕的,不易让自己找到把柄。

然而赵普想了许久,终于让他看到一个机会……

宋九那边也是一样。

其实宋九虽有能力,性格也不能称为软,只能说性格偏向阳光一面,然而赵匡义现在则需要一个凶狠的打手,为他子孙铺好道路,显然宋九不合适。这时候赵匡义仍需要赵普。

因此一个在西府,一个在东府,各做各的事,这是赵匡义最想要的结果。

至于宋九与赵普会有什么感受,莫忘了,你们都是朕的大臣,朕给了你们最高权利,这点委屈算什么?

然而两人甘不甘心?

赵普在处理政务之余,仔细地思考着宋九的弱点所在。

看到种种,比他自己想的还要好,这是中原王朝难得的崛起机会,而且随着他一些布置落实下去,国家走向会越来越完美。并且还有北方一个让他牵挂万分的亲人。

然而赵普在朝堂,成了严重的累赘。

如西北,后唐打夏州失败原因很多,有一条,运输困难,随着火药出现,修路变得容易起来,只要从延州与府州修三四条大道直达夏州,大军与粮草就可以轻易抵达夏州前线,甚至若财政允许,能用部分水泥路代替石子路黄沙路,那么即便是后勤军队一天行程也能达到两程(六十里),李继迁想翻天就不可能了。

可这是中书的事务,宋九不能干涉,就是提出了赵普会不会同意?

于其遭到羞侮,不如不说。

看来不能在军务上动手了,皇上好大喜功,宋九种种是投其所爱。

也不能在海外上动手,随着海船增加,几乎每年都听到船毁人亡的消息,然而它利润太厚了,参与的权贵子弟很多,包括新的亲家高家,包括自己的儿子赵承宗以及侄子,手里都有一艘或几艘船,只是各自经营方式不大一样。若从这方面打击,等于自己打自己脸,而且会得罪很多人。

也不能从书院打击。

看似宋九在书院的烙印很淡,但赵普知道实际宋九与书院学子还有着一些淡淡的联系。可以说九成以上学子对宋九有着好感。

可不能碰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