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四百二十二章 定(上)

第四百二十二章 定(上)(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可信使在半路上却被辽军游骑捉住了,蒲奴宁看到信后,想要撤军。然后雄州城那个故事也发生在他身上了,他部下不同意。东路军有功啊,俺们兴冲冲来,灰溜溜地走,以后岂不是让人笑死?随着辽军又得知一条消息,赵匡义闻听君子馆大败,下令潘美撤兵。因此有人献计,潘美即便要援助,也要先回并州,给宋朝皇帝做一个样子再来援救代州,那么就可以在并州到代州的路上设伏,正好宋军屡屡大败,士气低落,来回奔波,体力下降,大捷便有了。甚至有人说这封信实际就是城中伪造的,用它来恫吓辽军。

张齐贤通过斥候,听到一些消息。

正好潘美使者来了。使者告诉他,赵匡义害怕河东也遭到君子馆围点打援的下场。让潘美绕过代州,返回并州。

这就不大好办了。

张齐贤想了一会,将潘美信使扣下秘密关押起来。

于是回去苦思冥想。

代州是边境,有斥候,也有情报,包括契丹一些重将的情报,他想到了情报上所说的蒲奴宁的消息,眼睛忽然一亮。然后结集两千乡兵,原来是厢兵,现在转换为乡兵。

但这个厢兵或乡兵与中原的厢兵不同,都是经过杨业潘美等人多年调教后的成果,除了待遇稍差,装备稍差外,战斗力并不逊色于禁兵。

于是对卢汉赟说,你在城中坚守,我带两千厢兵将马正所部接应回来。

卢汉赟不置与否,甚至认为张齐贤是找死的。

然后利用辽军主意不定的时候,当天晚上,让两百精兵到代州城西南三十里处列一个大长队,一人一杆旗帜,上面河东主力各将的姓婚,最醒目的纛旗上是一个斗大的潘字。然后点燃手中的干草。刹那之间,火光冲天,旗帜翻舞。蒲奴宁大惊失色,就二三十里地,很快的,于是下令迅速撤退。一边撤还一边痛骂那些部下。

这些部下看着在高处看着那道长长的火光越来越近了,没有一个人敢吭声。撤吧。从代州逃向西北方向古长城边的土磴寨,这里地形有些复杂,然而也没有人细看了,越过古长城,迅速向辽境逃去。

但在山林里有一双双眼睛盯着他们。

先前过去的兵马太多,不敢吃。敌人越剩越少。最后只有两千余骑兵,张齐贤率领伏兵杀了出来,领头的是蒲奴宁的儿子,当然张齐贤并不知道是谁。不管谁,得吃下。

张齐贤临出城时便对这些兵士说:“你们也是大宋的好男儿,敌寇入侵,国家有难,你们能无动于衷吗?如今马正正在城下与敌寇浴血奋战,卢将军要守城,本官只能率你们去将这些敌寇击溃。你们虽是乡兵,但本官却知道你们不比禁兵差……”

一番鼓动,两千士兵热血沸腾,并且张齐贤学习宋九,虽未杀人,但呆在阵中坐镇指挥,他的资格也够了,一度为西府副宰相,副相公都不怕死了,还怕什么?

这些兵士就象杀神附体一般,生生打出宋九撤退时宋军那种团结那种不要命的精神,辽军人是多,可看到前面的辽军杀得血肉横飞,后面的辽军驻足不前了。蒲奴宁性格也有些多疑,他本以来代州兵力不多,然而看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以为潘美在代州也留了一支主力精锐军队,为防意外,下令三军退避三舍。

马正居然让张齐贤神奇般地救了回来。

但事情未完,辽军不是杀退的,仍呆在城外,随时威胁着代州城。他只好向潘美求救。潘美同意,为了保密起见,回师的日期在信中不能透露,所以请张齐贤派出探马随时掌握代州城外军情的变化,一旦侦知他率领的西路边防军主力与辽军在代州城外交锋了,就由张齐贤率领代州守军杀出城来夹击辽军,为了防止留守代州的三交驻泊兵马副部署卢汉赟从中掣肘,潘美在回信中还特别说明,卢汉赟必须听从张齐贤的指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