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黄昏(四)

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黄昏(四)(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兵势合起来,与张洎所说的那样,大家会放心吗?

再说边境斥候,实际已经很重视了。萧燕燕作风不好,然而她政务能力好,能离间吗?至于乌玄明那股力量,宋九不是不用,实际乌玄明现在势力恢复了,更想跃跃欲试,然而宋九借着石普与杨六郎之手,隔空阻止。他们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现在惊动辽国,那是找死的。那么到用的时候这个棋子就用不上了。最少还得要发展数年,就象史上的西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宋朝的交战,最后才崛起西夏国的。至于赏赐边民,赵匡义早就做过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可喜的征兆,越来越多文人开始意识到宋朝军事制度上的一些缺陷。

堡砦战术中的一些缺陷,宋九同样在反思。

其实说到底,还是国家连年大战,损失惨重,兵力不足。

然而宋九做了一件捉狭的事,说道:“张洎奏章有很多可取之处啊,而且写得这么华美,让臣带到西府参考吧。”

之所以张洎这么多年屹立不倒。正是他的文笔。

这篇虽是言事奏章,但写得花团簇簇。反正宋九肯定写不出来。

然而这份奏折让宋九大为欣赏。

赵匡义看到了,脸色平静。

实际宋九估计赵匡义不发作就是好的,宋九不由地偷乐。

张洎说的很多实际宋九早就在考虑,如自己为什么一指挥,虽不能大胜,但不会大败。难道自己有军事才能吗?或许有吧,与曹彬差不多,可能还不及郭守文呢。这就是威信,自己有地位号令,不怕死让将士感动,于是上下号令如一,不会出现岐沟关一片散沙的现象。

但整个国家有几人有这个威信?

另一个文章大家王禹偁也呈上一篇奏章。

中国患匈奴之病,其来已久(匈奴指北方游牧民族,不是真匈奴)。但圣明如汉文景时,单于却肆行侵掠,火照甘泉,汉哀平之时。外无良将,内无贤臣,可是使者来朝伏拜。现在国家强大,不下汉朝,陛下圣明,岂让文帝?北戎之强未必有单于之时。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也说错了。不是汉哀帝与汉平帝时自己衰弱,而是让汉武打衰弱了,匈奴走向末落。不过自古以来,对汉武大帝穷兵黜武,许多文臣皆痛恨之。因此王大文人不提汉武了。

所以外有五者。一是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二是侦逻边臣。罢用小臣,用老成忠厚的大僚任之,这样就能将边境情况真正反馈到朝堂。三是行间谍离之,契丹妇人任政荒淫不法,所以用间谍以厚利诱蕃中酋长。一旦诸酋离心,因可取也。四是以夷伐夷,如辽东女真,就可以让他们攻辽东,与朝廷张其犄角。五是下哀痛之诏感谢边民,鼓励边民杀敌,得蕃人一首级赐之帛,得边地一马者还其价,得酋帅与之散官,则人百其勇而士一心也。

略有新意,也是老生常谈。

赵普有,但赵普懂吗,他下去会比赵匡义更坏事,因为他比赵匡义更独断独行。然而其他人呢,就是张齐贤下去都不行。

自己是明确了各州武将的一些自主权利,然而仅是各州,如果郭守文这一战认为李继隆不行,两人发生冲突,李继隆有没有权利强行命令郭守文?

张洎的建议某种意义上确实解决了许多问题。

可真到了那地步,想一想安史之乱吧?若是一个强力将领总掌十几万战斗力强大的边军,不要说赵匡义了。赵匡胤会不会放心?

因此暂时是无解之题,宋九想到了。但在想其他的出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