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戏(上)

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戏(上)(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也逼迫宋军将战场放在山后深处,一旦深度达到了,地利人和是在自己这一边,即便宋朝名将如云,耶律斜轸也敢战上一战。

它是耶律斜轸的优点,行军作战漏洞很少。然而过于求稳,还未打,首先想的就是立不败之地,因此让宋军钻了空子。让边境一步步地在恶化。

然后耶律斜轸将情况禀报萧燕燕。

……

练着练着,李继隆看到耶律斜轸龟缩在云州,沉不住气。于是率领十一万禁兵出了古长城口,进入辽界。并没有深入,而是顺着边境,将辽国所建筑的堡砦全部催毁,然后从野猪岭川地返回神武城,坐看辽国的动静。

河东大军刚刚停息,河西那边又开始折腾,折王两家,以及五六万驻扎在西北的官兵,两三万各族蕃羌乡兵,全部在河西平川是结集,兵力同样几乎接近了十万兵马,尹宪、杨琼与折御卿以及王承美练着练着,也过了河,将河东辽国诸堡砦催毁后,再度返回河西。

但他们并没有离开,仍在胜州地界。

可能会再度向山后发起进攻,莫说天气冷了,最少西北这些蕃兵不会怕冷的。

再观两处,若有可能,还能增加数万河东官兵乡兵进行增援,士兵数量已经早就超过了当初岐沟关之战的宋军东路军兵力。

然后又与百姓官员一道商议水利,种植养殖,商业作坊,特别是水利,又掳来许多百姓,有了民,有了水利,今年河东涝灾又不大严重。于是两年时间下来,河东大治,五谷丰登,甚至整个河东粮食出现积余。

有了粮食就好办了。

宋九随着对军事的思考,居然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即便拿下幽州,宋朝边境问题也多多。别说山后,当然山后不及幽州重要,可就是拿下幽州,若是不重视山后,随时敌人还能从山后对幽州发起进攻,进一步威胁中原。但想保护山后,以及南方的河套与陕西,还必须要经营北河套,以阴山为长城。

这个兵力始终不能减少。

但随着人口增加,若不将兵力增加到恐怖的八十万禁军,不超过四十万之数,再加上养兵成本下降,那么以宋朝财政收入,还是可以接受的。

将也是宋朝一流名将,李继隆,尹继伦,杨业,杨嗣,杨琼,尹宪……还有两个党项杀星,折御卿与王承美。

帅是宋朝最强宰相,当初有人劝萧燕燕释放玉苹,萧燕燕评价一句,宋九当抵五十万大军,不是宋九会打仗,而是他那一身学问,以及做官的才干。岐沟关宋九逃出生天后,萧燕燕仍念念不忘,说了一句,若此人归降我朝,即便授第二个于越又有何妨。

能说宋朝不想经营山后吗?

只能说宋朝在宋九带领下,变得很小心,但说宋朝对山后不产生想法,谁相信?

耶律斜轸只好苦逼下令。让边境百姓往后挪,闲田就闲田吧,反正边境的百姓不想离开辽国的。多转移到山后的深处,留下的百姓一半人在宋朝蛊惑政策影响下。继续想逃向宋朝,过那种传说中的天堂生活。

这有点儿远,就是眼下,也必须要增兵。

于是这几年陆续将禁兵数量增加到三十**万之巨。

兵力虽增加,新兵比例也在增加。

正好因为灾害,粮价有些贵,秋收结束后,朝廷调出八万禁兵赶赴太原。基本都是新兵,权当去太原就食的,除上交外,余下他们所得粮食又可以让他们家属拿出来变卖,增加家中一笔收入。

八万禁兵徐徐到了太原,又从太原城带着大量粮草来到神武城,又从神武城到达荞麦川,就在宋辽交界的这片平川上操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