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一(下)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一(下)(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做得好,夔峡少数民族同样开始阳光普照,但会死许多义军,无论朝廷对他们怎么称喟,是叛贼,盗,匪,事实都是百姓。

若是有聪明人与蛮首联手,又会事态严重。

无论那一种结果,最后都会招人批评。

不指望书院子弟成为主流官员,但有大量官员存在,国家就会持续地对物格学关注。长久下去。科学就会进入所有人视野。不错,拼高官是拼不过进士。可实用呢。那怕不做官,只要在书院学上十年八年。这个恐怖的学问,放在哪儿都有作用,而非是象一个书呆子,考不上进士,一家老小跟着受罪,有时候妻儿老小全部饿得呆眼翻白。

于是宋九改变了主意。

他在政事堂议政时说道:“陛下,臣在西府闻听王继恩在益州手握重兵,既不剿也不安,只知日夜宴饮作乐。然而叛贼却得到喘息机会,再度攻城略地,以至益州周围城寨一起失守,城门昼闭。望陛下派一重臣前去巴蜀,一勒令王继恩出兵,二安抚百姓。”

宋九有点儿弄不懂王继恩想法。

他能打胜仗,同样是磨砺,在北方呆了很长时间,那是在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战斗。这个履历替王继恩积累了一些军事才能,加上敌手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连战连捷。

可王化基不同,他还有一个身份,进士。

然而书院教导的主要是所谓的杂学,能有几份心思放在经义诗词歌赋策论上?因此这么多年来,只中了十一位进士,尽管每年有许多人参加科闱。

也就是除了进士外,最高官员就是江政。

不是国家不敢用书院子弟,相反。自从苏士衡死后,书院子弟进入官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在高级官员上用得还是很少,原因简单,自己渐渐开始挡路。

这个也没有关系,自己一下,马上这些人会陆续上来。从那一类人用官也无妨,甚至因为教育方式不同,书院子弟出良吏比例最高。

可拿下成都后,开始不动弹了。

军务是西府的事,宋九没有下令督促,因为他心中同样在犹豫不决。凭眼下的官兵,还不能做到驱逐这场大戏的。所以在等背嵬军成形,天气稍稍凉快一点,让背嵬军完成这个任务。

为什么要对夔峡蛮动手。

主要是看不惯,而且会影响朝廷在西南的发展。若是朝廷强行动手肯定蛮人不满,可是义军过去,那就与朝廷无关了。这也许不及北方重要,但眼下就能办到。想要再次对辽国动手,那个情况更复杂了。不要认为辽国就完蛋了,就是失去了燕云,辽国也未必小视。

现在宋九想法改变。

但可能书院子弟拼过进士吗?

拼不过,不是拼不过进士。是拼不过孔子,拼不过尊尊亲亲。

自己下去了,能拿得出手的书院子弟官员能有几个?实际宋九对江政一直很关注的。

与私情无关,相信自己一退。宋朝对自己不会薄。现在还未到后来完全颠倒黑白的党争时代。

他关注的还是物格学的发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