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九十五章 迎难而上

第九十五章 迎难而上(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当然,战争爆发后,海军紧急订购了一批C-806,只是新订的导弹要到六月十五日才能交付。

剩下的一百多枚C-806无法确保消灭整支联合舰队。

没有足够的把握,就让战斗机去冒险,显然缺乏战术依据。

事实上,不管是舰队出击、还是航空兵出击,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即中国海军与空军仍然缺乏在远程作战能力。

对于数十年来一直奉行本土防御战略的中**队来说,要想在短短几年之内,获得在远离本土地区作战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仅仅从装备建设上来看,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获得这个能力。

可以说,只要东海舰队还在东海活动,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别想夺得制海权,而制海权是确保取胜的关键因素。

舰队上不去,只能依靠航空兵。

只是,这次坚决反对的不是周渝生,而是杨禹方。

原因很简单,没有预警机的掩护与支持,航空兵的攻击行动也很难奏效,而且会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此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空军与海航弹药库里的存货不多了。

腾耀辉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也不得不承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潜艇仍然是中国海军中唯一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兵种。

能否全歼联合舰队,得看潜艇的表现。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凌晨打击行动中,空军与海航动用了八百四十枚反舰导弹,而在战争爆发前,C-806的库存只有一千枚。

这不能怪空军与海航,因为C-806并非能够选择的最理想的反舰导弹。

在C-806投产之前,中国海军最重视的是代号“07”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而且在该项目上投入了数亿元的研制经费。如果不是该项目遇到了麻烦,主要是火箭冲压双推力发动机一直没有过关,使得导弹质量超过两吨,很难被战术飞机使用,即便是H也只能携带六枚,不然海军不会另辟蹊径,利用“俱乐部”反舰导弹的技术,开06,更不可能量产这种反舰导弹。

结果就是,C-806仅是临时性的弹药,产量并不高。

如果生产得太多,几年后就被淘汰,必然导致资源浪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