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薄弱环节(第3 / 3页)
四点二十五分,lca被送上“维拉特”号的起飞位置上时,一份电报送到了今井利村手上。
看完电报,今井利村立即傻眼了。。.。
还好,在日本的帮助下,印度改进了lca,能够进行伙伴式空中加油。
今井利村做这些安排时,攻击机群开始起飞。
首先升空的不是护航的mig-29m,而是执行攻击任务的f-35c,因为f-35c的作战半径超过了mig-29m,可以在空中盘旋十五分钟,等待mig-29m升空。如果让mig-29m首先升空,则无法全程掩护f-35c。要知道,印度航母上没有预警机,所以护航战斗机必须全程伴随攻击机群活动,无法采用前进护航战术。
…五十五分,最后一架mig-29m从“维克拉马迪亚”号上升空。
按照今井利村的安排,执行侦察任务的lca将在四点三十分升空。如果第一轮攻击收到了战果,侦察机将前去确认打击效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攻击。如果第一轮攻击无功而返,侦察机则将去寻找中国舰队。
如果中国舰队没有按时进入巽他海峡,攻击行动还将无功而返。
再次组织攻击,至少需要四个小时。以印度舰队航空兵的后勤保障能力,也许需要五个小时。
在此期间,中国舰队不但能够通过巽他海峡,还能向东航行四个小时。
这就意味着,中国舰队能在印度舰队再次发起攻击前离开印度战斗机的打击范围,然后发起反击。
今井利村面临多个选择,而且都是不确定的选择。
必须承认,今井利村在时间上安排得非常到位。
作为来自空军的海军上将,今井利村非常精通航空作战,在战术安排上,跟杨禹方属于同一个级别。
可以说,之前的失败,与今井利村的战术指挥无关,主要是情报系统出了问题。
如果今井利村获得了足够的情报支持,联合舰队肯定不会全军覆没,牧浩洋也不可能取得开门红。
这次的情况一样,情报成为印度舰队最薄弱的环节。
深思熟虑之后,今井利村决定按计划出动舰载战斗机,并且让舰队继续向东航行,缩短与巽他海峡的距离。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一轮攻击落空,就得及时发动第二次攻击。
在此期间,舰队将向东航行大概七十海里。只要中国舰队没有在击范围之内,第二次攻击仍然致命。只是在此之前,必须找到中国舰队。
为此,今井利村安排两架lca执行侦察任务。
在携带三具副油箱,并且在飞行五百公里后进行一次伙伴式空中加油之后,lca能够飞行到一千二百公里外执行侦察任务,所以今井利村安排的不是两架lca,而是四架,其中两架执行加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