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七十二章 爱国商人

第七十二章 爱国商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显然,黄峙博拿克拉运河说事,完全是为了谈判。即便盛世平愿意投资,也没办法说服泰国政府。

见到盛世平的时候,牧浩洋心里已经有数了。

虽然军队吃“皇粮”,但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某些时候,需要外来力量的帮助,也需要跟外来力量合作。

必须承认,在中国的扩张道路上,盛世平这样的商人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比如第二次朝鲜战争,就是由盛世平等商人为朝鲜提供了战争融资,并且在战后帮助朝鲜进行重建。如果没有他们,不但得由国家承担所有战争开支,还要在战后解决两千多万朝鲜人的生存问题。说得不客气一点,以二零一四年的情况,如果没有战争融资,恐怕志愿军连津贴都领不到。

那么,有没有可能说服盛世平搞再搞一次“战略投资”呢?

去找盛世平之前,牧浩洋已经做好思想准备。黄峙博的意图很简单,提议开凿克拉运河只是为谈判增添筹码,是否需要这么做,还得由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利益决定,即开凿运河是否有利可图。

中国的发展需要石油,而盛世平也需要更加稳定的货源。

在共同目的的驱使下,盛世平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军方搞建设,甚至通过建设影响军事战略。

就拿瓜达尔港的建设来说,盛世平一直在做亏本买卖。

虽然前景非常美好,但是到牧浩洋离开的时候,盛世平已经投入了上千亿元,而利润还不到投资的十分之一。即便乐观估计,也要到二零三五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且前提是伊朗的货源不受影响。

显然,盛世平在瓜达尔港搞建设,短期目标不是为了赚钱。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牧浩洋下了一番功夫。

经济上的问题非常突出,即运河缩短的航程不到一千海里,因此通行费肯定很低,一百年都无法收回投资,更别说盈利了。

除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加突出。

暂且不提泰国政权的问题,不管哪个党派执政,泰国都不大可能让一家外国企业在克拉地峡挖掘运河。原因很简单,克拉地峡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一直存在严重的分裂主义倾向。运河将成为新的地界,必然削弱泰国中央政权对该地区的控制力,增强少数民族的分裂势头。

政治上行不通,其他问题都是白搭。

作为商人,他非常清楚,只有队在瓜达尔港站稳脚跟,才能进军中东,也才能为他开辟新的货源。

显然,盛世平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商人。

在他这个级别上,商人的利益已经与国家的利益高度重合,只有实现国家利益,他的商业帝国才能发展壮大。

正是如此,牧浩洋不但不讨厌盛世平,还觉得他是可以合作的伙伴。

持这种观点的不仅仅是牧浩洋,还有黄峙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