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援助战(第3 / 3页)
八月八日,美国总统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粮食限购法》。
按照这部法案,美国公民囤积的粮食不得超过人均四百公斤,多余部分按照联邦政府规定的价格,出售给获得专营许可权的五家粮食收购公司,然后再由联邦政府以债券抵押方式回购。
显然,美国总统做出了正确之举,可是美国民众却不这么认为。
在国会审议阶段,美国国内就爆发了全国性示威游行,民意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公民认为《粮食限购法》违反了宪法,即公民的人生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而拥有粮食是最基本的人权。
当时,反对党议员还在国会发起了弹劾行动。
在操作层面上,黎平寇明确提出,中国不会损害他国利益,只需要接受援助的国家能够转手把粮食交给印度。也就是说,中国仍然将按照年初的承诺,为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提供粮食援助,而这些国家只需要做个顺水人情。
当然,这么做,也主要为了避开国内烦琐的司法程序。
如果由中国直接向印度提供粮食,需要经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而一千八百万吨粮食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光是审议就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最终被否决掉的话,黎平寇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凭借个人威望,黎平寇顺利说服了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秋粮大丰收。如果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遭遇严重灾害,巴基斯坦等国就没有理由饿着肚皮去帮助印度。
两天之后,美国最高检察院介入此事,根据公民提出的诉讼请求,开始调查美国总统是否涉嫌违宪。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不是小事。
因为总统无权辞职,所以在最高法院受理与审判之前,美国总统的最佳结局是内阁集体倒戈,以健康等问题为由,由副总统暂领总统职权。如果美国总统没有做出自我牺牲,最高法院由做出了判决,那么肯定会遭到罢免,而最好的结果,也是等到副总统就职之后,动用总统赦免权。
这场**,引发了美国的政治动荡。
到了八月初,美国也坐不住了。
因为纬度较低,所以从八月份开始,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秋粮收获工作已经开始,斯里兰卡率先宣布秋粮比二零三七年增产百分之三十八,收获了一千四百多万吨水稻,基本上能满足国内供应。
只要不出意外,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也将赢来三年来的第一次秋粮大丰收。
美国再不采取行动,肯定会被中国抛到后面。
虽然一千多万吨粮食算不了什么,根本填不上印度的缺口,但是中国此举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之前,在援助抗癌药物的行动中,中国就拔得头筹,赢得了众多印度人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