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突然打击(第2 / 3页)
更要命的是,唯一升空的舰载预警机在“太行山”号附近,离“黄河”号有六十公里。
结果就是,舰载预警机没能及时发现逼近的印度战斗机,直到近千枚反舰导弹逼近,才发出防空警报。
这轮攻击相当致命,掩护“黄河”号的两艘巡洋舰与两艘驱逐舰使出全身力气,也只击落了两百多枚反舰导弹。这也与护航战舰的状态有关,因为在预警机发出警报时,舰队正在换岗,新上岗的官兵还没有调整好状态。更重要的是,留给护航战舰的时间只有两分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导拦截。
当时,遭到攻击的不仅仅是“黄河”号,还有前方的“长江”号航母战斗群。
三分钟之内,包括“黄河”号与“长江”号在内,总共有十二艘战舰被导弹击中,其中八艘防空战舰全部瘫痪,两艘航母也遭受重创。
在这轮突击中,印度空军总共出动了三批机群,总计近五百架战斗机。
因为中印关系早就走到了战争边缘,而且印度接受了大量美制战斗机,正在加强训练工作,所以这些战斗机从二十多处空军基地起飞的时候,并没有惊动中国情报机构,被认为是在进行日常训练。
战斗打响的时候,中国舰队的准备严重不足。
当时,两支舰队刚刚收到警报,但是正在回收夜间训练的战斗机,所以四支航母战斗群都没有立即增派防空战斗机,而是决定在七点过后,等到所有战斗机返航后,再增强防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回收战斗机的时候,四艘航母分得比较开。
只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大概在六点三十七分,印度空军的第二批攻击机群到达,二百二十架战斗机在距离中国舰队三百五十公里处投下了一千多枚反舰导弹。因为中国舰队上空没有足够的战斗机,所以印度空军的护航战斗机还前出到中国舰队附近,攻击了正在紧急规避的预警机,并且为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这次,遭受攻击的是“秦岭”号与“太行山”号航母战斗群。
虽然当时两支航母战斗群已经进入作战状态,但是短短几分钟内,分散的护航战舰根本无法回到航母身边,也就无法为航母提供直接掩护。在外围反导作战中,两支航母战斗群里的十二艘防空战舰击落了近八百枚反舰导弹,可是最终仍然有五百多枚反舰导弹突破外围防线,集中攻击了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战舰。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四支航母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很难相互掩护。
当时,位于舰队最前方的“秦岭”号与位于最后方的“黄河”号有八十公里,而且每艘航母的间隔距离都在十五公里以上。按照航空作业标准,航母回收战斗机的时候,间隔距离必须在十公里以上。
如此一来,在“秦岭”号受到攻击的时候,“黄河”号航母战斗群里的防空战舰就很难发挥作用。相反,如果“黄河”号首先受到攻击,“秦岭”号航母战斗群里的防空战舰也只能干瞪眼。
因为中国舰队在向东南方向航行,所以最先受到攻击的是“黄河”号。
第一批到达的印度战斗机多达一百八十架,其中三十架是护航战斗机,而“黄河”号上空只有两架防空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