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突然打击(第3 / 3页)
当然,这也与“秦岭”号与“太行山”号的块头有关。
与两艘“长江”级航母比起来,“秦岭”号与“太行山”号大得多,因此也更具有打击价值。
在这轮攻击中,印度空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一百多架印度战斗机中,有超过三十架在突防阶段被中国战舰发射的防空导弹击落,还有几架在投弹的时候被紧急升空的防空战斗机击落。根据舰队提供的战报,至少击落了四十四架印度战斗机。
当然,印度空军只承认损失了十七架战斗机。
相对而言,这轮攻击效果差得多。
主要是东印度洋舰队的护航战舰更多,末段反导能力更强,而进入最后攻击阶段的反舰导弹却比第一轮攻击少得多。
比如在战斗中,“秦岭”号上的末段拦截系统击落了近百枚反舰导弹,最终只被三枚反舰导弹击中,命中点都在水线以上,而且集中在右舷,航母的受损情况不是很严重,左舷的升降机与弹射器仍然能够使用,也就能够安排战斗机升空。“太行山”号只被一枚反舰导弹击中,只是这枚导弹直接打在了舰岛上,导致包括舰长在内的一百多名官兵阵亡,使航母的指挥系统瘫痪了很长一段时间。
六点五十分,第三批印度战斗机到达。
这次,印度战斗机使用的不是反舰导弹,而是精确制导炸弹。准确的说,是专门用来攻击大型战舰的制导炸弹。
只是,这轮打击,也彻底葬送了东印度洋舰队。
攻击结束的时候,“秦岭”号至少被十七枚炸弹击中,大火完全失去控制,舰体还右倾了十度左右。“太行山”号的情况更加糟糕,首倾角度已经超过十度,代舰长不得不紧急下令向尾部舱室注水,以恢复纵向平衡。如果首倾得不到控制,舰尾抬离水面,舰体就会从中间折断。
更重要的是,四支航母战斗群里的战舰全部遭到重创,根本没办法发出电报。
直到四个小时后,“长江”号才修复了远程电台。
早在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就证明,在某些情况下,炸弹比反舰导弹更有效。
此后,美国也研制了几种不同级别的反舰弹药,而且都采用了火箭助推方式,以提高炸弹的突防效率。
只要夺得了制空权,让战斗机在近距离投弹,攻击效果肯定比反舰导弹好得多。
可以说,这才是最为致命的一轮攻击。
因为“秦岭”号与“太行山”号在第二轮攻击中没有遭到严重损伤,所以印度战斗机集中攻击了这两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