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急转直下(第3 / 3页)
相对而言,第五次中东战争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当初参战的以军飞行员中,大部分已经退役,没有退役的也离开了一线部队,只有极少数还在战斗机部队服役,经验显然远远比不上中国飞行员。以军飞行员唯一的优势,就是提前十多天参战,在跟埃叙空军的战斗中获得了一些实战经验。问题是,埃叙空军根本无法与中国空军相提并论,这些经验在很多时候根本用不上。
可以说,巴拉姆当时非常清醒。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巴拉姆在十七日凌晨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前线部队下达新的作战命令,而是给以色列总理打了电话">,要求总理亲自出面,让美国尽快派遣部队、特别是空中部队参战。按照巴拉姆的说法,如果美国不立即派遣空军参战,以色列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丢掉制空权。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丢掉制空权意味着什么。
只是,巴拉姆有点高估中国空军了,因为当时参战的,全是制空战斗机。就算J31是货真价实的多用途战斗机,即便是制空强化型号,也拥有完备的对地打击能力,可是中国空军并没有向前线运送对地打击弹药。考虑到随后要向约旦运送地面部队,以及大规模地面战争打响后的后勤保障压力,在未来几天之内,中国空军的战斗机都不大可能获得对地打击能力。
当然,这些J31的制空作战性能并不差。
虽然在最初采购的时候,J31都是多用途型号,以弥补J22大规模退役后产生的打击力量空缺,但是在二零五零年,空军的经费紧张问题有所缓解之后,就转为采购制空能力更强的J31,并且逐步对原有的J31进行了改进。当时,纯多用途的J31基本上都部署在国内,派往国外的都是制空强化型。
也就是说,这些J31的制空作战能力不但不比J30差,还更加突出。
当然,以色列空军在空战中惨败,与轻敌有关,或者说与情报有关,因为在此之前,没人知道中国已经向伊拉克派遣了战斗机,结果以色列空军飞行员在空中遭遇对手的时候,还以为对方是叙利亚的战斗机。加上空战在夜间进行,夜视仪上的战机轮廓非常模糊,等到进入格斗阶段的时候,以军飞行员才发现异常。
与J31格斗,以军战斗机没有任何胜算。
当然,这些情况,已经足够让巴拉姆对战局做出新的判断了。
第三十六章急转直下
第三十六章急转直下,到网址
根据中国空军的测试,制空加强型的J31的格斗能力超过了J30,能在机动中短暂达到二十G的最大过载,而最新式的J30的最大过载也只有十八G,而以军的F44C只能达到十五G。
至于飞行员的素质,以军更不具有优势。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才过去七年,当初参战的飞行员大部分还在服役,而且正处于飞行员的黄金年龄段。
更重要的是,这支J31机群来自巴基斯坦,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的主力部队。
当时,在这个联队的九十六组飞行员中,有十二组是王牌飞行员,其中战绩最多的达到了十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