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四十六章 不确定因素

第四十六章 不确定因素(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果第四舰队的航线没有向南偏转,而是像原先那样径直向西航行,那么在十九日下午…左右,与特遣舰队的距离就将缩短到两千公里以内。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已经料到第四舰队正在赶往澳大利亚,在十九日上午就加强了对舰队南面的搜索力度,也就有极大的可能逮住第四舰队。

要知道,这个时候,第四舰队也没有作战能力。

按照美军的安排,要到十九日夜间,在到达离澳大利亚大约一千五百公里的时候,第四舰队才会报告行踪,然后获得补充的战斗机。也就是说,如果在十九日下午遭遇,第四舰队将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下,遭到特遣舰队的致命打击。如此一来,就算第三舰队能够逃过一劫,也孤掌难鸣。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特别是牧浩洋在此战之后递交的作战报告,当时他让舰队向西航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逮住第四舰队,而不是在靠近澳大利亚的地方与第三舰队纠缠。

以当时的情况,夺取印度洋制海权的关键是消灭第四舰队,而不是消灭第三舰队。

显然,牧浩洋更加相信舰载航空兵,而不大相信千里迢迢赶来的空军战斗机。

事实上,牧浩洋必须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只要美军判断出特遣舰队必须进行弹药补给,就会意识到,特遣舰队很有可能向空军求援,因此会密切监视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基地,或者安排预警机扩大对空监视范围。

如此一来,过来为特遣舰队提供掩护的战斗机,反而会使特遣舰队暴露行踪。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夜间十点左右,在所有侦察机升空后,牧浩洋派了一架舰载运输机飞往浩洋港,通过港口司令部命令附近的空军基地向巽他海峡以北的爪哇海派遣战斗机,给美军制造假象。

第四十六章不确定因素

第四十六章不确定因素,到网址

事后证明,牧浩洋的这一部署非常有意义。

在十九日凌晨,美军向爪哇岛南面派遣了六架大型预警机,还出动了大批战斗机深入爪哇海,搜寻根本不在这边的特遣舰队。直到天亮之后,美军指挥官才意识到,中了特遣舰队指挥官的圈套。当然,这个时候,美国情报机构也获得了消息,得知牧浩洋在十八日凌晨就离开了北京,并且由此判断出,指挥特遣舰队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本人,而不是之前预测的龚继飞少将。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尼克松准将在十九日上午就让第三舰队向南转向。

在此之前,由里根少将指挥的第四舰队也调整了航向,没有径直驶往澳大利亚,而是稍微向南偏转,前往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与第三舰队会合。

结果就是:第四舰队从特遣舰队南面通过的时候,距离超过了二千五百公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