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四十九章 场外因素

第四十九章 场外因素(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这场会战中,以军先后投入三十二个旅、总计二十七万地面部队,叙利亚、约旦与中国陆军则投入了一个集团军、四个装甲师、六个步兵师、十二个预备师与六个独立旅,总计三十八万地面部队。会战的结果是,以军经过苦战攻克了德拉,并且在会战结束前包围了安曼,中叙联军则在苏韦达省西南地区的战斗中,围歼了以军十二个旅,阻止了以军继续向北突击。

从结果来看,以军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以大约九万人伤亡的代价,围歼了德拉地区的近二十万叙利亚军队。可是在战略上,以军则大败亏输,因为损失过于惨重,不得不放弃进军大马士革的计划。

会战打响后,以军首先在没有攻占安曼的情况下进军叙利亚。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军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为战败埋下了伏笔,随后的战斗中,后勤保障成了以军最大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没有及时攻占安曼,以军才不得不在占领德拉后停止前进。

这场会战,也让蒋博文少将成为了叙利亚的“国际英雄”。

事实上,这也正是阿诺德与里梅尔提出的建议。

两人都认为,美军应该首先截击登陆舰队,然后把舰队撤退到澳大利亚西部。如果中国舰队没有开赴迪戈加西亚,而是奔赴西太平洋,还可以把抽调给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航空兵派回去。

问题是,这个建议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别的不说,转移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绝对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办到。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从西南太平洋战场把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转移到西太平洋,最快也只能在二十五日完成。如果中国舰队杀奔西太平洋,此时已经夺取了制海权,说不定中国陆战队已经登上了关岛。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舰队的威胁下,美军舰队肯定会继续后撤,因此转移舰载航空兵联队的难度将大大提高,甚至无法完成。结果就是,美军舰队要么退到夏威夷群岛,要么冒险南下。这两种选择都意味着,关岛上的美军必须在没有舰队掩护的情况下独自作战。

会战初期,蒋博文就意识到,如果把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置于以军正面,必然演变成一场大规模消耗战。当时戚凯威已经明确告知虞世辉,短期之内不会向中东增兵,因此第十三集团军必须避免消耗战。受此影响,在部署兵力的时候,蒋博文把重兵放在了苏韦达省西南地区,只在叙军防线后方安排了六支规模不大的突击集群,以防守反击的方式负责支援叙军作战。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蒋博文在做这一部署的时候,明确告知六支突击集群指挥官,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帮助叙军守住防线,而是在防线被突破之后,掩护叙军稳步后撤,避免叙军崩溃。

可以说,叙军能否稳步撤退到德拉,将是会战的决定性因素。

毫无疑问,乔丹上将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也正是如此,乔丹才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决定首先巩固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再决定是否出兵印度洋。

只是,到了二十日,战局出现了转变。

当天,中东战场上,“德拉会战”结束,以色列与叙利亚当局先后宣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德拉会战”,可以说是中东战场上自“西奈半岛战役”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