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机会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机会(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事实上,在此之后,虞世辉还有一个机会。

这就是,在主力向以军右翼猛攻的时候,动用总预备队,从中路发起突击,牵制住以军中线的十个旅,使巴拉姆无法增援右翼。除此之外,虞世辉甚至可以动用第十三集团军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预备队,攻击以军左翼,在德拉北面完成战术穿插,迫使巴拉姆把有限的中线部队派往左翼。

总而言之,虞世辉有很多机会,可是他却死抱着作战计划不放,严格的按照计划规定来派遣作战部队。

当然,这也与第二十七集团军有关,即这支军团还不大熟悉中东战场。

所幸的是,中叙军团是最后的胜利者。

在接下来的数个小时之内,以军边打边撤,逐步退回到了德拉防线上。第二十七集团军则数次进行侧翼包抄,并且持续不断的拉长以军的战线,但是以军有充足的预备队,保证了战线的强度连续性。

到了当天傍晚,双方都已出动了最后一支部队。

最后,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集群在几乎就要突破以军战线的时候,巴拉姆从中线抽调的部队及时赶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巴拉姆在右翼少部署了一个旅,或者中线部队没有及时向右翼方向增援,鲁立毅少将指挥的突击集群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以军将再次遭遇德拉会战中右翼被包抄歼灭的悲惨结局。

虽然以军的损失非常惨重,但是巴拉姆保住了右翼战线,而且包全了大部分主力部队。

会战结束的时候,双方又回到了会战开始前的战线上,中东战场上的局势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第八十七章最后的机会

傍晚,在突击部队已经进入以军远程炮火打击区域,仍然没能取得重大突破,虞世辉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

继续打下去,只会演变成消耗战。

显然,中国军队打不起消耗战,第二十七集团军的总兵力也就四万多,而以军三十个旅有十多万官兵。

到此,“德拉-霍姆斯会战”宣告结束。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虞世辉错过了很多机会,特别是在二十八日上午,如果他在七点之后发动进攻,而不是拖到十点后才做出决定,中国军队在右翼取得突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以军无法从中线抽调部队加强右翼。原因很简单,以军中线在二十八日下午五点才退回德拉,然后才有能力抽调四个旅去加强右翼。也就是说,巴拉姆是在最后关头采取了加强右翼的做法,如果进攻时间提前三个小时,那么在以军右翼崩溃的时候,巴拉姆的中线部队还没有回到德拉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