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零五章 以退为进

第一百零五章 以退为进(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也就是说,当时戚凯威应该知道,美国会在俄军占领德黑兰之后出兵伊朗。

事实上,在战后,牧浩洋就提到过,伊朗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放弃的战场,其主要价值就是牵制敌人的作战部队。显然,这个“敌人”不仅仅指俄罗斯,还包括美国,也就有理由相信,当时中国军方已经做出了准确判断。

当然,俄军攻占德黑兰,也替巴拉姆解了围。

要知道,巴拉姆发动“安曼会战”的主要目的是牵制中国军队,即便他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这么认为。

随着俄军占领德黑兰,以军在安曼的进攻又毫无建树,巴拉姆至少可以宣称,以军已经成功实现了主要目的,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强攻安曼,可以在兵力损失还不足以威胁到战线安全的情况下结束进攻行动。

俄罗斯能够证明自身价值的,就是在战略上配合美国。如此一来,伊朗战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由此可见,伊朗战场本来就是美俄利益的契合点。

如果俄罗斯放弃伊朗战场,就算美国不会放弃俄罗斯,也会降低俄罗斯的重要性,从而使俄罗斯遭受更惨重的失败。

不可否认,在政治上,俄罗斯总统是正确的。

只是,在军事上,俄罗斯的伊朗战略根本行不通。

更重要的是,罗林森不能由此指责巴拉姆。

至少从局面上看,以军的进攻行动,确实牵制了中国军队,使中国军队不得不从德黑兰撤退。

至于更加长远的战略影响,对美国就没有那么有利了。

虽然马歇尔非常清楚,是中伊军团主动放弃了德黑兰,俄军才能在二月十一日攻占这座已经丧失了战略价值的城市,但是美俄有约在先,所以马歇尔不得不考虑向伊朗派遣四个美军师。

以俄军的推进速度,即便中国不再向伊朗增兵,俄军也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才有望占领伊朗。

当然,俄罗斯总统也不是白痴。

按照美俄的秘密协议,在俄罗斯占领德黑兰之后,美国就将出兵伊朗,以便让俄军抽调二十万部队去西伯利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伊军团放弃德黑兰肯定与此有关。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在二月十一日之前,军事情报局获得了相关情报,但是根据中伊军团的作战行动,特别是戚凯威做出的特殊部署,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即便没有情报,戚凯威也做出了准确判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