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门槛(第2 / 4页)
在牧浩洋手里,可供选择的,就有由反重力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式武器了。
毫无疑问,牧浩洋的选择并不少。
当时,军方有数十个与反重力场技术有关的武器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战略性质的毁灭性武器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军方发展毁灭性武器项目,不是为了击败美国,而是在为战后的世界格局做准备。至少,欧洲联邦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威胁,而正在谋求统一的阿拉伯世界也是一个潜在威胁,还有拉美国家的统一运动,非洲大陆上的解放运动等等,都对中国的战后利益构成了挑战。军队的职责就是捍卫国家利益,如果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了。
为此,中国军队就得掌握最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且拥有一举毁灭对手的能力,从而让那些心怀不轨的潜在对手在采取行动的时候得有所顾虑,从而放弃挑衅中国的想法,不再与中国对着干。
要知道,中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就生产出了十公斤反物质,就算在大战爆发后才启动反物质生产工作,到二零五六年的时候,也生产出了足够多的反物质,也就有能力彻底摧毁美国。
当然,中国军队不会让所有反物质在同一地点引爆,而会把反物质制成较小的炸弹。
说白了,就是把反物质武器当成升级版的核武器使用,每一枚反物质炸弹的威力都控制在百万吨级左右,确保能够摧毁一座大城市就足够了。至于集中使用,牧浩洋肯定没有考虑过。
别忘了,全球自然灾害,已经让牧浩洋见识了反物质武器的威力。
问题是,使用这些毁灭性武器,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吗?
支持这些项目的,正是牧浩洋。
至于反重力场技术在战术武器项目上的应用,最多也就算得上是锦上添花。
在众多毁灭性武器项目上,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零重力武器。
显然,这个目的不是让美国投降,而是实现战后利益。
所幸的是,在牧浩洋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候,黄瀚林改变了主意,给他重新下达了一道指示,即军方的任务是尽快迫使美国投降,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战场上使用一些具有**性意义的武器。
到此,牧浩洋才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他不用为一下毁灭数百万人、甚至数千万人而承担压力了。
问题是,什么才是**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