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复员大潮(第3 / 3页)
复员大潮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复员大潮
在这个问题上,牧浩洋主要采用两个办法。服役在三年以内的,军队将根据实际服役、作战表现、军衔、是否负伤、是否获得嘉奖等条件,给予一次性退役保障金。对于服役在三年以上的退役军人,军方则根据其实际情况,即前面提到的参考条件,为其交纳社会保险。
可以说,妥善安顿一千多万退役军人,关系到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在战争结束之后,牧浩洋为退役军人所做的事情,不比在大战期间为军队、为国家做的贡献差。
没有他,一千多万退役军人就不可能在战后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由黄瀚林提出,由牧浩洋实施的战略计划,即帮助各个国家进行战后重建的计划。
如此一来,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所幸的是,大战结束之后,百业待兴,需要大量从业劳动者,而受过严格纪律训练的军人绝对是理想的劳动者。
只是,很多军人没有参与社会劳动所必须的技能。
为此,牧浩洋在二零五六年初就筹建了“退役军人再就业培训学校”,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培训。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有机会在服役期间攻读各种学位,而且很大一部分学费由军队承担。
有趣的是,当时在现役军人中,获得学士学位比例最高的是潜艇兵。
这个计划,后来也被称为“牧浩洋计划”。
严格说来,第一个提出该计划的就是牧浩洋,黄瀚林只是第一次把这个计划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中国打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可是要守住战争的胜利果实,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牧浩洋提出的战后重建计划,就与此有关。
第二百七十一章
根据战后统计,在大战期间,有百分之二十三的潜艇兵通过远程学习,拿到了学士以上学位。
也许,这与潜艇兵的特殊作战环境有关吧。
除了帮助军人掌握再就业的技能之外,牧浩洋还利用个人影响力,努力说服国内企业优先聘用退役军人。
所幸的是,大部分企业确实在优先录用退役军人。
另外,为退役军人提供社会保障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