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二百八十五章 行星大发现

第二百八十五章 行星大发现(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必须承认,有钱的人很多。

很快,买下一颗行星就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或者说是一种从最有钱的人、到最没有钱的人都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没钱的人,买下一颗巨行星,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有钱的人,买下一颗处于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作为留给后代的遗产。谁能说得准,在几百年之后人类不会到达那些类地行星呢?

要知道,产权这东西,在人类文明中有一股魔力。

说白了,由自私与占有欲演变除来的“私有财产制”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最初几年,购买一颗行星、特别是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只是,“千里眼”的分辨率仍然不够高,无法确定那些类地行星上是否有液态水,也就无法确定是否有高等级生命。

这个时候,海德钦做了一件很要命的事:拍卖新发现的行星。

因为每天都有数百颗行星被发现,所以负责该项目的科学家根本忙不过来,只能为这些行星提供编号。

说白了,以人类的语言,根本不可能给宇宙中所有行星正式命名。

要知道,在理论上,几乎每颗恒星都有行星,而且不止一颗。至少当时的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即每一颗恒星附近都有几颗行星,少的有三颗、多的有数十颗,而宇宙中的恒星总量在十万亿亿颗以上,因此行星总量,很有可能是恒星的十倍以上,而人类任何一种语言的组合方式也没有这么多。

道理很简单,物以稀为贵,而且这些行星都存在着开发价值,也许在几百年之后就会成为某个大富豪后代的私人花园。

所幸的是,发现行星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拍卖行星的速度。

在最初五年里,有大约一百万颗外星系行星被发现,只卖掉了不到十分之一,而且主要是类地行星。

二零七三年,“千里眼”进行了地一次现代化改进。

接下来,发现外行星行星的速度达到了每年一百万颗,而且发现范围扩大到了一千光年以上。

也正是命名上的麻烦,让海德钦想出了拍卖行星的高招。

当时,拍卖只是名义上的,即买家只能获得行星的命名权,只是在名义上拥有这颗行星的产权。

至于如何履行产权,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然,拍卖的价格,肯定有高有低。

有趣的是,那些巨行星的价格极为便宜,有的时候甚至卖不掉,能卖掉的,也只有几百块而已。相对较贵的,则是类地行星,因为这些行星很有可能都能供人类居住,至少有坚实的地壳。最贵的,肯定是那些处于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每一颗都价值不菲,有的甚至买到了几千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