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抽丝剥茧(第1 / 2页)
台下刑警们都安静下来,十分专注地聆听着。锦曦也在想:是哦,死者没有被封住嘴,但被虐待肯定会惨叫。这大概就是韩沉以前说过的“逻辑悖论”吧。很细微的一点,但却正是这些细小的悖论点,指向了真相。
众刑警听得频频点头,锦曦却是暗暗叹息一声。
她其实很想站起来说:一定是被改装的别墅!因为根据嫌疑人的画像,他哪能去住荒野小屋啊。但是想想韩沉这种传统刑侦流派,必然严谨到不会放过任何细小的可能。嗯,好吧,大不了回头劝他,先搜别墅好了。
“目前的三起案件,并没有搜寻到有价值的监控画面和目击者。不过,我们会马上扩大搜索面,搜寻前面四起案件的档案资料。”韩沉说。
“第四、本案的重要物证之一,是护士服。这三套护士服大小、款式完全一样,并且经初步检测是新的,没有水洗过。鉴证科已经在做详细检测,并与市面上的护士服进行对比,力争确定生产厂商,再查找出购买来源。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就是这些。”
这么看来,没准儿他真的能比她更快找到凶手啊。
她抬起头,看着台上的他。
……搞传统刑侦的男人,实在是太讨厌了!
她讲了那么多,画了那么多,绞尽脑汁引经据典,层层推理严密分析,才将嫌疑人的方方面面都勾勒出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可没准儿到时候韩沉就甩出一盘监控录像,直接把人给抓回来了……
“第三,根据受害人身上的伤势分析,死前必然遭受长时间虐待。所以嫌疑人需要一处独立住所,实施虐待和杀害。在受害者死后,需要大量的水冲刷地面血迹,并且要防止血迹下渗。所以他居住的如果是楼房,必然在最底层。
这也意味着,“他”杀死的人数,有可能达到7人了!
这时有刑警发问:“韩组长,刚才白锦曦提到的三个手提袋,是否也是重要物证呢?”
想到这里,锦曦身为犯罪心理流派的人,忽然稍稍有些心酸啊。
死者死前肯定会发出长时间惨叫,但尸检报告中,脸上和喉咙里并未发现胶带、棉布等痕迹。说明嫌疑人住所的隔音效果很好。即使是别墅,周围也会有邻居。所以,他要么独居在偏僻郊区;要么对房间做过特殊的改装。不会是其他噪音掩饰,因为那样容易引起邻居投诉。
而只要让韩沉找到其中一个漏洞、一条线索,还能不顺藤摸瓜,一下子就把人揪出来?
筛查全市郊区所有偏僻独立房屋的资料;筛查五年前第一起案件发生前三个月内,全市装修公司承接的、楼层为一楼或负一楼的工程资料。嫌疑人的要求一定很高,跟普通人的要求也不一样。装修公司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
韩沉这招听着简单,可是管用啊!举一反三,供他采集证据的面一下子扩大了。你这三次作案没有被拍到,可是往前倒推四次呢?你能保证一直都没有纰漏吗?尤其是早期作案,即使是高智商罪犯,他也是生疏的,很有可能留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