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砑花纸(第1 / 2页)
“小兄弟,需要点什么?”看店的是一个中年妇女。
现在,她才充分感受到,古董如此迷人,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不说,还带来异常丰厚的利润。自己大哥才入行多久?就赚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这就说明竹子料子好,还有年代长。一般来说,作品的年代愈久,器表的颜色也愈深。这种色泽的产生,多是常被人们赏玩摩挲的缘故。明代作品多带有暗红的色泽,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应是一种带有琥珀光泽的红色。”老太爷笑道。
说完,还对杨帆赞道:“小伙子,知识渊博,眼光也一流,不错,不错!有没有兴趣跟我学雕琢?”
他也是见杨帆是块好材料,只要稍作雕琢,就是一件珍宝。
“谢谢老太爷夸奖,以及青睐。不过,小子暂时没有想过这一层。”他想,雕琢应该需要很多时间琢磨,自己恐怕忙不过来。
“那真是太可惜了。”杨帆说道。
他告诉大家,这是明朝的竹雕,价值很大。明朝竹雕工艺美术家,他们又长于书法和印章篆刻,构图绘画无所不能,兼具文人画家的素养才能。
因此,他们的竹雕作品富有创意,书卷气十足而无匠气;他们利用竹材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衬托出竹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寓意,作品遂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纵观中国竹雕发展的历程,真正的竹雕艺术在宋代已初露头角。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品达到鼎盛,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杨帆开口道。
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这时文人的参与,使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结合,导致竹雕艺术的空前发展。
另外,老人家年纪也大,麻烦人家不是很好。
最后,这是人家的家传技术,也不好当着人家后辈学走,省得以后麻烦。
傍晚,吃了一顿饭,趁还没天黑,杨帆跟张茜乘坐郑忠阳的车子回到市区。杨帆先将小妹送回学校,自己则是在附近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杨帆来到朝.阳市的古玩市场。人家这里做得要比登丰市规范化,虽然规模不大,经过改造,按照现在商业管理模式,所有古玩集中在一栋大楼,如同超级商场一样。
里面分成一个个小店,也有专门摆摊的区域。杨帆走进一家专门交易文房之物的小店。这个店不大,只有三十平方左右,摆满了各种“文具”。
他接着说道:“早期的竹刻制品遗存很少,到今所见多为明清传世品。明清时期的雕琢师,对材料要求非常苛刻,也造成了这一时代各类工艺品质量非常高,很多东西都追求完美。”
“就拿这件作品来说,所用竹材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整的木纹。”
大家认真看,但除了两位叶老爷子,其他人均看不出什么来。
渐渐地,两位老人家对杨帆也多了几分刮目相看,这年轻人很不简单呀!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木头或者碣石雕的。”张茜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