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录取(第2 / 3页)
陆夫子颌首道:言之有理。今日老夫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愿闻其详。徐元佐微笑接道。
老夫执教乡塾三十年,早年也有壮志,希望能够教几个成才的学生。然而三十年来,最好的学生也就是个童生,最有出息的却是你啊。陆夫子叹了口气:今日见你所出题目,大异平常,但是的确有助于谋生立命,可见老夫误人子弟了。
徐元佐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挪到前面,道:夫子莫非是想:日后有资质不在于作文读书者,便只教他们算术文字,好充做杂务
陆夫子怔了怔:你这悟性之佳确实不在文学上。他其实更是诧异:自己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却被徐元佐说得透彻。
徐元佐收了卷子,当场批阅,就算有人全都答错了,他也一并录取。看得陆大有和顾水生都是目瞪口呆,不知道元佐哥哥这样做有何用意。
徐元佐却从抄录试题上考察了陆大有和顾水生的耐心细致程度,从他们的字迹上也多少分析了一些性格特征;从姜百里维持秩序上,考察了此人面对权力的态度,以及服从和耐心;从所有参考的少年面对难题的神情上,他也看出有人愿意动脑子钻研,有人坦然接受失败,更有人气急败坏。
徐元佐之所以一一批阅,却是为了将人和姓名对上号,不至于连自己的第一批种子都认不住。
陆夫子一直闷声不响,等在一旁。他也看了这些题目,第一题太繁琐,懒得算;第二题太复杂,没想法;第三题又繁琐又复杂若是他在下面,可能会跟开考就走的那批人一样,到处去说徐元佐刁难人的故事。
诸位早些回去休息,明日带好各人的基本用具,一早在外港码头出发。徐元佐对众人道。
如此甚好徐元佐击掌赞道:夫子,大明每三年才取三百进士;南直十八州府,每三年才取一百三十五个举人;我松江府两千图注,二十二万户,每科取不到二百生员。而人有贤愚,性偏道器,要他们都挤这一条路,岂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多谢徐家哥哥提携众人纷纷道谢。
像姜百里这样能做出一题一问的少年自然答得响亮,那些全都算错了的人,只当徐元佐照顾乡邻,更是心怀感激。
徐元佐又转向陆夫子,笑道:劳累夫子了。
陆夫子摇了摇头,赞道:别开生面。今日方知古人所谓刮目相看,原来说得正是你辈。
先生过奖。徐元佐笑了笑,在这间留下了阴暗记忆的教室里走了两步,坐到曾经自己的座位上,轻轻抚着书桌,道:其实人与人是不同的。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晚熟;有些人善文章,有些人善算学。我不过是个晚熟而又善算学之人,以前自然难以被人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