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金主 > 一零三章 书坊引出的小念头(求月票)

一零三章 书坊引出的小念头(求月票)(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许多观点上,从古人辩论至今,根本不缺句子,只要截取自己所需要论述,就可以通过工具书不自觉地进行播种。

别的都不说,光是庄子那句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不知鼓励了多少同学努力上进,直到互联网兴起数年之后,方才传开后面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完全观点相反的句子都可以截出来,更何况在字典里塞一些私货呢那些求学学子,难道能分辨得出么未完待续。。

我便是想收录常用字数千,反切其音,然后释以本义,古义,今义。辅以例句。徐元佐想了想,道:譬如德字。若我想来,便该是写清本义:登高,古义:升也,又义:感激,例:左传:然则德我乎,义:恩德例:世德其忍谖乎。

徐璠和徐诚都不是读书人,但是很快就意识到了徐元佐的野心。

徐元佐继续道:天下读书人不知凡几,因为请不起高明先生讲解而耽误前程的,更是多如牛毛。此书若是出世,即便穷乡僻壤,也能独自钻研,似有名师在侧。这是天大的功德啊。他将良知考虑清楚,又道:至于此书所带来的名望利益,更是不可估量。

徐璠脑中只闪过一句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徐元佐看着徐璠喝徐诚的表情,嘴角一抽:我是不是又把珍珠当鱼目了

便是我们自己委任掌柜伙计,雇工人,对外经营。徐元佐道。

你可别打这个主意了。徐璠大笑:做书坊书肆的。或是捐了监生的商贾,要赚个儒商的好名头。或是手眼通天。能拿到的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前者赚不到银子,后者能赚到银子,却不是谁都能赚的。

官本位的社会,科举教材肯定有最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八股制艺,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名家迭出,好文章不知凡几。如果光想着熟背四书五经就能中式,简直是异想天开。哪个考中的举子进士没读过三五百篇名家范文

这些范文虽然对外公开,但要尽快拿到手却也不容易。总不能等人家都上架了,你才开始雕版吧要想尽快尽全地拿到手,那就得在关键的环节有用得上力的人。徐元佐别说人,就连关键环节在哪里都摸不清呢。

我想做工具书。徐元佐坦诚道:这里头的利润不小,要的本钱也不小。肯定不能放在公家,怕是要惹人追问。

幼学抄记就是如此,事实证明徐元佐在文化上,尤其是当今目下的文化领域,目光远不够深邃。其实只要看看当朝取士的手段,就知道官场与文化界是大体重叠的。任何文化行为,都有可能潜伏着政治信号。

由此再回到利益判断上,对于徐元佐而言的大利润,在谋国诸君看来却是蝇头小利。而诸君子们指缝里流出来的些许残渣,也足够徐元佐大吃一顿的了。

这事得跟老爷说说。徐璠舔了舔嘴唇:若是真能成功

影响实在太大了

光是摘录的例句,就大有文章可做。

徐诚与徐璠对视一眼,问道:工具书

一书在手,不用求人的书。徐元佐笑道:有些像说文

说文解字之类的字书专注于字。考究源流为第一,分析字义为第二,真正这个字的用法却不触及。

以德字为例,说文之中只有短短一条:升也。从彳聲。多則切。

虽然的确解决了德字的读音和结构,但是升也算是释义么至于没有老师开讲的学生,知道德字该怎么用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