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七 安置(第1 / 4页)
袁文成嘴上没说话,心中却是不满:商贾不就是低买高卖,经营致富么难道还要为国为民
袁正淳看看儿子这副神态,后面的话也懒得再说了。这回仁寿堂开会,徐元佐有句话让他颇受触动,甚至重新审视自己数十年来的人生历程。这也是他带头认捐三千两的主要原因其实这回徐元佐重点在借人借物,对银子真没多大需求。
真正决定我们生死富贵的,并非朝廷官府。而是那些对咱们有需求的人。
三声锣响,头戴红帽身穿红袄的闲人扯开嗓子喊道:仁寿堂袁老爷仁心义胆,捐三千两银子赈济灾民咯
他走了两步,又用力敲响铜锣:哐哐哐
仁寿堂袁老爷仁心义胆,捐三千两银子赈济灾民咯他一路喊了下去。
哐哐哐
仁寿堂袁老爷仁心义胆,捐
婆婆,家里灶台空着么能烧水么
云间公益广济会大量收购开水,一桶开水三十文城门口钱水两讫
广济会收购成衣,棉衣
收购铺盖
收稀粥咯
袁正淳站在家里前院,听着外面的传报声渐渐远去,良久方才叹了口气。
袁文成走到父亲身后,亲声劝道:父亲,外面寒,进去吧。
袁正淳拉了拉身上的暖袍:外面凉快。他吐出一道白雾。又道:你们兄弟几个,有出去救济灾民的么
袁文成面上有些尴尬,道:父亲,这不过是徐敬琏邀买人心的伪善之举,我们参合什么。
袁正淳又长出一口气,化作水雾消散空中。他道:我以前只以为你们是欠缺做生意的手段和头脑。现在才知道,你们根本没有认清楚什么才是商贾。
收熬好的皂角咯
背着广济会牌子的年轻人在街上大声吆喝着,恨不得挨家挨户敲门。如果是索捐当然会被人憎恶,可下订单却是江南百姓最为喜闻乐见之事。
此刻刚过了午饭时间,家家户户炉灶都空着,后院里打一桶水,烧开,成本不过是三五文的柴火钱,送到城门口就能收益十倍,这买卖做不做得来
至于棉衣成衣铺盖,价格虽然没有明说,得看具体品相和用料,但是一桶水三十文的价格放在前面,谁都不担心广济会压价。甚至于有人将这种广撒订单的行为,视作接济乡里,盘算着是否有必要卖了家的旧物,换上新的。
哐哐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