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八 开工(第3 / 4页)
敬琏,这屋舍是干嘛用的李文明见里面挖得深,都过头顶了也没见开窗,看起来不像是住人的。
公共浴室。徐元佐道:天下疾病许多都是生于龌龊。只要勤加清洗,能避免疾病,还能预防瘟疫。
就是澡堂李文明嘟囔一句:可澡堂也不是这样啊
公共澡堂的起源古老不可考证。广义而言,一群人聚在一座建筑物内洗澡,就应该可以算是澡堂了。大明开国之后,建都南京,为了解决二十万役夫洗澡的问题,在刘伯温的建议下,修建了大量澡堂。因为外形看着像是倒扣的瓮,所以又叫瓮堂。其中有一座瓮堂营业到了二零一三年才悄然关闭。
如果徐元佐有什么话想留给后世,让那个瓮堂的人代代相传,大概是最靠谱的。
再者来说,他们背井离乡,有些人还是家破人亡,若是不找些事做。沉溺悲苦之中,非但自己好不起来,还会连累其他人都消沉不起。积蓄狠了,说不得还要营啸呢。徐元佐对心理干预也只懂点皮毛,反正转移一下灾民的注意力总好过让他们聚在一起哭。
李文明对营啸的概念来自书本。并不当真,不过对于前面那些话颇为信服。再仔细看看那些上工的人,虽然体力不支,但精神还算好。
昨日有人抢粥,被我叫人训斥了一顿。今日倒是没有人偷懒耍奸,看来是我小人之心了。徐元佐笑道。
李文明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道:灾民最难救济的就是生无可恋,除了吃的,什么都不勾不起他们的兴致。敬琏能叫他们干活,的确很是难得。
其实也没甚么,不肯干的人直接打一顿就行了。
你这下面挖的坑,也不像是火道啊。李文明比划着暗渠的流向,疑惑更甚:而且这么浅,怎么泡
明朝澡堂的标准造型是头顶两个包,四面不开窗,水池分左右,池底烧柴火。
因为头上是圆顶,容易储蓄热气,而且凝结的水滴会顺着光滑的墙壁流下来,不会滴落在人身上。不开窗也是为了保温。瓮里两个澡池,池底是空的,可以烧火,保持水温。
人泡在澡池里,下面烧着火,就跟被食人部落轻煮慢炖一般。
李文明看这澡堂下面只挖这么浅,怎么都想不到徐元佐打算如何烧火。
徐元佐颌首道:大概是因为能走到这里的人,多少还是生有可恋。
李文明这才想起来大局,问道:敬琏可知道这回一共有多少灾民
没个准数。徐元佐可不肯张口乱说,又道:不过从徐淮出来的人,有小半往北走了,大约是去河南山东等富裕的府县。往南走的人又有大半都在常州苏州应天诸府各县停了下来。真正走到唐行的差不多也就这五六百人。
李文明负手而立,走到工地跟前,左右看着。
徐元佐叫棋妙招呼那些民壮和做公的去客栈休息,中午还要多上肉菜,好好招待他们。一众壮班衙役喜笑颜开,更是感叹此番事情不多,油水不小,真是来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