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金主 > 三六九 临行前的礼物

三六九 临行前的礼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徐元佐有些不好意思,羞涩笑了笑:虽然徐家给的月薪不足一提,但是自己狐假虎威,赚取的银两也不少。不过天赐弗取,必受其咎,徐璠要给股份那是更紧密的联系,硬推实在显得太过虚伪。

这可是一年六七万两银子的收入啊

如今写出外科正宗的陈实功才十六岁,还在学习阶段,显然靠不上。

徐璠不知道短短几息的功夫,徐元佐已经想了那么多事。他还在考虑台湾垦殖的问题,道:你在辽东也铺设了产业。马上又要想着开垦台湾,这一北一南也差得太远了吧。

父亲,开垦辽东并不难,只要银子撒下去,山东人口就能涌入辽东。最多不过是三五年的事。而台湾开荒却是要靠人命和时间填进去的。即便现在就去勘探,等到设村立寨站住脚跟,最少也要五年。要真正成亩成顷地垦殖甘蔗,榨糖盈利,恐怕得以十年为期。徐元佐补了一句:若是生产手段未能改进的话。

如果十年里能够造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蒸汽机,哪怕是最古老的瓦特原型机,带来的技术进步也能大大提高开垦速度。

蒸汽机又是一件让徐元佐叹息的事。他并不认为理工科出身的人能做得比他现在更好,不过穿越时若是带个知识广博的工程师,那真是能解决很大问题。起码不用为了一个多胀式的名词苦思冥想那到底是什么。

徐璠听了好笑:你这也太过了些吧。有用的医生,两三位就足够了。

儿子要去台湾。徐元佐说完,突然想到自己有些不够严谨:要到万历年间,朝廷才正式确认台湾作为官方名称。现在应该是叫鸡笼北港大员之类的。

徐璠对此没什么概念,连蒙带猜道:就是倭寇盘踞的福建外岛你去那儿干嘛

考察。徐元佐道:虽说是倭寇,不过那些人也是认钱的,只要能让他们赚到银子,并不会胡来。反倒是那边瘟疫横行,疟疾肆虐,许多病恐怕还没法医治。多带点医生,群策群力看看如何防治,日后族中在那边买地垦殖也有个预备。

徐璠笑道:江南的地都买完了么要去那种蛮荒之地垦殖。照你说的,高拱去相也是必然之事,只要张江陵登上首辅之位,我家也就不用担心了吧。

徐璠觉得徐元佐真是步步为营,一步接着一步走,让人有种永远都追不上的感觉。他知道没人能够改变徐元佐的主意,只好表示支持。他想了想,道:敬琏,如今局面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高,你可有什么想法

徐元佐道:不知父亲为何突然这么说。

徐璠道:等春哥儿春闱回来,也该成家了。当初说要你过继,如今看来也不能急于一时,到底高拱一日未去,我们便一日不能松懈,你以族亲之身在外游走都已经略显张扬了。

徐元佐知道徐璠这是要对产权进行分割,静静听着,并不说话。

徐璠继续道:这两年只给你每月五十两的例钱,实在有些委屈你。我想着,直接从仁寿堂里析出两成股份给你,如何

徐元佐道:主要是江南不适合甘蔗生长。

你要去台湾种甘蔗

蔗糖是抢手货。利润极厚,考其生长所需水热土壤,台湾恐怕比闽粤更胜一筹。反正现在台岛上就一些海寇,他们只需要港口,不要土地,此时不占更待何时徐元佐道。

如今台湾还没有人种植甘蔗,大明的白糖出口全靠广东和福建。开发台湾的最大难度并不在当地的猎头土著,而是以疟疾为首的各种热带病。徐元佐并不相信中医无所不能,但是现在除了中国有医术之外。全世界都没医术啊好歹道士们已经将对疟疾有效的药物范围缩小到了一定程度,具体该怎么用,只有进行人体试用才知道了。

一念及此,徐元佐又在想:是否要把李腾那个炼丹士带上呢不过考虑到李腾肩负着理化启蒙的重任,还是多带点医生,以数量进行弥补吧。好在明朝的医生已经不是唐宋那样的纯传统医生了。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的时候,阿拉伯医术也流入了中国,虽然影响不大。但是给明朝的医生们带来了新的视野。虽然华佗时代就有外科手术,甚至开颅的传说。但是分门别类进行外科手术阐释的外科正宗出现在明朝,并非偶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