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节 鼓励上市(第2 / 3页)
所以杨潮认定这是一个威胁,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杨潮可不想再受制于人了。
所以他找到了现在德国人社会的实际领袖瓦德尔。
“把工厂卖给美国人,然后让美国人制造武器卖给英国,我认为这不太合适吧。”
杨潮告诉瓦德尔。
瓦德尔讥讽道:“卖给中国人,中国人不一样制造武器卖给俄国人。”
而且不能去德国,直接在德国占领的华沙火车站卸货,这样缩短了距离,让一艘飞艇一个月可以多飞半趟增加百分之三十的运力,就这样只要天空不下雪,杨潮就全力运输,勉强保证德国人的粮食供应。
来自中国的大米、面粉、玉米让德国人的这个冬天不再是芜菁之冬,他们吃着中国麦粉烤出来的面包、米饭和窝窝头,就着大头菜,这应该是大头菜之冬。
如此大规模的向德国出口粮食,让英国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杨潮表明这不是军事物资,这只是为了让德国人不饿死,是人道主义救援,英国人的抗议十分无理,而且很不人道,甚至发动报纸讨伐了一轮英国人。
德国人推波助澜,把英国封锁的恶劣事迹拉到国际社会上,大量的德国营养不良的孩子,因饥饿而早夭的孩童照片发到报纸上,还是得到了许多的同情的。
就连一直在鼓动对德宣战论调的美国财团们,也被这一股舆论逆流搞的有些被动。
杨潮笑道:“可是俄国人现在的样子,怕是对德国没有威胁了吧。”
瓦德尔叹道:“那么您的建议呢?”
他也不想看到那些运行良好的德国工厂一个个卖给美国人,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形势比人强,不卖这些资产难道等着国内的人一个个饿死?
杨潮笑道:“上市!在上海上市。这样不需要把工厂整个卖掉,我鼓励德国工厂主至少保留百分之十的股份。这样他们依然可以继续经营管理工厂,甚至百分之十就可能让他们成为最大股东。继续拥有控制权了。”
同时更是激发了一轮青岛人卖工厂筹资的热潮,当然卖工厂的主要还是那些没有背景,单打独斗的家族企业,克虏伯这样的巨头是不可能卖掉赚钱的工厂的,他们的道德观跟普通人不一样,这些商人已经进化到了贩卖死亡的阶段,只要能盈利,他们才不管其他呢,战争之后克虏伯甚至还向侵犯了他们手榴弹保险装置专利的英国军火商维克斯提出了诉讼,最后得到了一座工厂的赔偿。
但是德国普通工厂主的卖厂热情,越发让杨潮担心了,虽然华人资本家也参与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工厂的收购,但是还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被烟台那批同样发了战争财的美国资本家收购了。
美国人可不容易离开中国,杨潮感到很棘手,要是让这些美国人收购太多德国工厂,对中国的工业控制就太厉害了。
跟德国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杨潮还是很清楚工业力量控制在外人手里的危害的。德国人动不动就不配合,消极怠工,ba工等等,控制在美国人手里的话。谁敢保证,将来中国跟美国发生冲突,美资工厂会不会闹事?
当然美国人闹事的可能性小一些,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