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一十二节 解除武装

第三百一十二节 解除武装(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因为当时川崎正跟三菱的长崎造船厂竞争,双方各自建造一艘战列舰,同时施工,两家工厂从工人到技术人员都有一种竞争意识。

日本人的这种对企业的忠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士对大名的忠诚,工厂跟工人的关系,也好像延续的过去番主对家臣一样,所以如果要想用日本那批技术人员,杨潮就必须拉拢日本财阀。

一个在自己控制下的财阀,也不是什么坏事,可以成为控制日本的工具。

“对了,你可以告诉他们,到中国投资必须接受合资,最低出让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杨潮补充一句道。(未完待续。)

日本大致保持了他们过去的主体国土,但也被剥夺了所有的战略外海领土,比如包括日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等。还割让了竹岛给朝鲜,让朝鲜国内掀起了疯狂的庆祝活动。

“三菱在活动?”

杨潮坚持要直接日本的造船工业,受损最大的就是三菱、三井等财阀。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对造船工业极为重视,长期对航运业和造船业进行补贴,一战期间他们的造船能力达到了年产50万吨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杨潮的轰炸损失不小,可这不影响什么,炸毁的是厂房,很多设备都还能用,就算没有了设备,人才还在,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止三菱,还有川崎。”

日本人政治上没有办法了,开始了场外游说活动,这些财阀挥舞着钞票,试图贿赂中国国会议员,希望他们提出议案保护他们。

告诉杨潮这个消息的是孟洛川,他是山东籍国会议员,也是日本人重点游说的对象。

“你去告诉日本人。造船厂必须拆除,不过我允许他们把工厂搬到中国来。这是底线,如果他们还想挣钱就到中国来经营造船业。我甚至都可以给他们贷款,让他们尽快把工厂恢复起来。否则必须拆除。”

日本造船业还是很可口很美味的,尤其是日本培养了三十年的人才,不但是技术能力,还有责任心。

1913年日本川崎造船厂,建造的榛名号战列舰的蒸汽轮机发生故障,虽然故障不大,6天之内就可修复,负责制造主机的川崎神户船厂造机部长条田恒太郎还是深感责任重大,于次日清晨留下遗嘱后在自宅内引刃,自裁谢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