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总结(第1 / 2页)
幸运的是,在后期我开始学习哲学,然后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井底之蛙,神性人性的难题瞬间就被解决了。
不用去管神性人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应该追根溯源,也就是去问,为什么非要有一个东西压在万民头顶?不管那东西是神性所代表的神,还是人性所代表的皇帝。
探讨神性还是人性,就好像预设了主角必须要统治世界一样。
那为什么不能不要这个东西呢?
漫长的第四卷终于写完了,以这样一个思想的跨越作为终结我觉得是挺好的,然后也把之前留下的一堆坑,比如洪荒历史、黄帝、人类起源、鸿蒙古宝、灵气和灵根的来源、阿尔法文明的创造者、最终观测者等一大堆问题都串了起来,让主角正式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姿态。
因为经验问题,对剧情的把握不太足,所以第四卷几乎从前半部分就已经脱离了我的预计,我原本是打算在第四卷中后期就开始进入革命部分,卷首语是一位在极度黑暗中挣扎的少女说的,甚至可以和另一个概率线上那個爬出庇护所参拜道祖像的妇女对称起来,然后迎来本卷的终结,是一个比较黑暗且低沉但唯有一丝光明的结尾。
但是我的写法并不是完全以主角的行动为核心的,就是说这个世界不是为主角量身定做的,而是我先构思好整个世界的框架,先把金融体系、政治体系、意识形态、科技水平、战略战术、实力对比这些写出来,然后再把主角放进去,在其中进行探索和游历,然后根据主角本身的性格做出他应该会做出的选择。
这也导致了我要进行整个世界的推演,有一段时间睡着了脑子里还在不断上演星图沙盘,思考着如果这里发生了一件事,其他地方应该怎么发生链式反应。
这样的结果就是,主角的选择和世界的变化会脱离我的预设,我只能大致地把握最终的方向。
另一个问题就是,写到本卷的后半段我是迷茫的,我还是会遇到神性人性二选一的难题,以前看小说的时候,最终主角基本上都是选人性,我觉得这种选择有点过于自私了,主角统治天下,但主角只有一个,其他千千万万的人呢?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写一个神性的主角。
但这种选择一定会消解掉人格和主体性,像耶稣一样,他为世人受苦被挂在十字架上受人膜拜,那时他就成了一个概念的集合,也就是“救赎、神圣”之类的,他本身的人格就彻底消失了,没人会在意,甚至他如果还有人格,那就是不够神圣。
这种状态很符合鲁迅先生对尼采的评价:“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我可以在书里强行让主角不发疯,但我会发疯。
所以之前那么多作者不写神性,或者到最后一章才写主角融入天地,除去不够爽之外,确实是有这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