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犀首破局(第1 / 3页)
统帅卫国军队指挥攻城的白起早已在心中预估出了大致的破城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五天,桂陵城在轮番猛攻之下必破。
……
十五日之前……
就在白起率领数万大军兵临桂陵城下伊始,发动攻城之战的第五日这一天,另一边作为时下山东诸国合纵攻秦的中路联军,即三晋韩赵魏的大军已然开拨到了韩国的战略重城“宜阳”,这座城池对于想要东出中原的秦国来说犹若一根骨刺插入咽喉之中,如鲠在喉一般难受。
宜阳对于秦国来说是打通东出中原的咽喉要道,此城不破,对于秦国来说东进中原永远是个梦。
——
卫国大军,帅旗之下站立的白起沉默不语而冷视着前方正在攻城交战的战况,漠视着敌我双方一个个倒下的士卒。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次桂陵攻城之战是卫峥即位以来首次对外用兵之战,也是对于卫国及其具有意义的一战,胜负尤为关键。
兵家云,上兵伐谋,最次攻城。
此次合纵攻秦的统帅自然是身配六国相印的公孙衍,而三晋联军可以说是他的嫡系部队,公孙衍已然随同联军一并开拨到此城,宜阳距离函谷关也不过是短短一二百里地的距离。
函谷在望,只待另外两路大军,燕军和楚军会师函谷关外便是五国联军合纵攻秦之时。
宜阳城内,三晋联军驻扎地,统军帅帐营。
任何一场攻城之战对于进攻一方来说都是要付出惨烈代价的,卫国首次对外用兵,也是白起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军第一战,却选择了最下策的用兵之道。
这么选择也是事出无奈,公孙衍早就防了一手不说,卫国对外首次用兵更重要的是打出士气,桂陵城一破,卫国则可借地取势,随后的攻城掠地,卫国的军队将携以桂陵之战的余威,发兵迫境之际,恩威并施之下则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
桂陵之战一打响,攻城二十来日仍旧未曾破城,统帅卫国攻城大军的白起并不着急,攻城二十来天,城内的粮草也差不多耗尽,桂陵守军在连续二十多天轮番攻城之际,守军士卒不但十去近半,余下的也渐渐疲乏。
而卫国攻城军队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近五千卫人士卒埋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