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一九零二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行难,综合考虑

第一百三十九章 行难,综合考虑(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之时,有现金补助法,还规定凡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施工公司开发利用。有此激励,施工公司自然都想加快建设速度以获得更多利益。粤汉铁路呢,所经地方可不是荒芜之地。可见阻力不在施工,而在地方。这造价和工期自不能相提并论。”

“湖南、湖北是两广总督管辖之地,若总督大人全力支持,地方阻力当大为减轻。况陈大人为立宪派新秀,与两省立宪派首脑进行商洽。或可得到两省士绅之通融。”

听着下属或洋人,或华人的阐述,陈文强并未轻易表态,只是做到心中有数。造价大概在五六千万两,剔除各种阻碍的话。工期当在三、四年之间,他却不知道在历史上粤汉铁路前前后后可是共修了三十六年,可见在中国要办成事情有多么艰难。

“工期定为七年,造价就以官方为准,至于阻碍——”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便由我向总督大人交涉,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支持,便不接手了。当然,借款多少,如何筹措。是以后的事情了。我觉得资金并不是主要问题,暂时不在商议之列。嗯,明日中午前我要拿到工程计划,粗略一些也没有关系。会议就到此为止,散了吧!”

外人散去,却有核心人员留下,他们是负责制定向张之洞所提诸项要求和条件的,涉及到工程技术以外的方方面面。

………….

无能成为本能,敷衍成为常态,而官绅们的心态却超级良好,将所有问题一股脑儿推给所谓的“体制”,仿佛与己无关。

而在新政改革潮流中,各地乡绅纷纷投身参与,高级的做法是开办新企业和商号,背后却往往有官员的隐形投资,各取所需;低级的做法,便是当上新政推行机构的各种“委员”或“董事”,从新政的捐税中直接渔利。

农村的民、绅、官关系因此而日益复杂,进一步激化了乡村矛盾和基层干群关系,也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土豪劣绅”泛滥的先河。

再从道理上来说,铁路乃国民经济之命脉,民间修建和管理的确有不妥之处,至少干线应该由国家控制才是长远规划。

“大人,这粤汉铁路接不得。”率先发言并阻止陈文强的竟然是李维格,这令陈文强稍有些意外。“总督大人先是高价由美国人手中赎回路权,倡议商办,并定由三省各就本省地段,分担建筑。现粤、湘、鄂三省商办公司已经成立。且募股筹资。总督大人又要大人接手,置各省商办公司于何地?所募路股如何处置?各公司经营不善所造成的亏损由谁负责?借款修路为国人所怨恨,不借款则资金匮乏,总督大人左右为难,却要陈大人为其接盘,还请陈大人三思慎行。”

陈文强点了点头。笑道:“李总办深悉内情啊,所提问题切中要害,大家便一个一个商议研究。对了,这个借款啊,以后改个说法,就叫‘招商引资’好了。”

显然,要接手粤汉铁路,陈文强面对的就不仅只是资金、技术等问题,而是要砸各省商办铁路公司的饭碗,得罪因此得利的商人、士绅。换句话说,是一批地头蛇似的家伙,盘踞在要修建的铁路的沿途,最善利用愚昧、盲从的平民百姓为其造势。

但事有利弊,陈文强在估量着自己的能力,估量着将得到的利益。所以,他一回来,立刻便召集了人手,连夜进行研究和商议。

首先是大概确定工程的总造价、总工期,以及相关的施工方案。尽管陈文强很想接手这项大工程,但他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服从经济、科学规律。

“五十多年前,修筑美国太平洋大铁路时,全长三千多公里,只有两家公司承建,却能在七年便完工。粤汉铁路只有一千多公里,且路途多坦易,若同样以两家公司南北对修,三四年便可完成。”

“按粤汉铁路官方估算之造价,共计五千六百万两白银。官方造价只多不少,若是精打细算,管理得力,再加汉阳铁厂所出之钢轨,估计能省下数百万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