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烟幕,三路清军(第2 / 3页)
而革命军放出的烟幕弹也起到了效果,张鸣歧深恐重镇南宁再失,朝廷降罪更重,先调广西右江道龙济光率兵驰援。这样一来。龙州巡防军统领陆荣廷便觉得势单力孤,南下行动十分迟缓,不欲与革命军过早交锋。
革命军的回缩则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弃灵山,弃钦州。带着缴获和新兵,迅速集结于防城。而此时的陆荣廷,刚刚率军进入了宁明县,并停军于百岩隘不前。
是主动北上迎战陆荣廷;还是先转入越南境内,再伺机而动。集结于防城地区的革命军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但新兵训练,补充各连的布置却一刻没停。一千二百多新兵,这与连破数城、光复数县、俘虏近千的战绩相比,招收的数量委实不多。
新兵招收严格,保证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加快了训练融入的速度。一带一,比较奢侈的训练提高方式,不仅能让新兵更快地熟悉武器、掌握战斗技能,还能使思想、观念取得进步,明白为何而战,以及革命的意义。
没办法,你不想听,架不住有人在旁边老说呀!大道理一遍听不懂,十遍八遍的自己都能背下来了。
“撤退的时候,我们会把钱粮物资隐藏在途中的高山深洞中,绘图标记后派人送给你。”陈文强指点着钦州、防城境内的十万大山,对王和顺做着临别前的最后交代,“灵山境内的物资囤积点由你们自己来找,缴获的钱粮你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之前已经说过具体的作战要点了,我就不啰嗦了。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主力西撤之后,你们要尽快采取行动,哪怕是攻打一个村、一个寨,也要不断地向外界证明革命军尚在国境之内,并不是逃窜至越南。”
“我明白了。”王和顺用力点了点头,指手指了地图,说道:“十万大山横亘数百里,分布数县,我们想要袭击某地,目标是很多的,清军也守不过来。”
“避实击虚,灵活机动,快打快走,来去如风。”陈文强自嘲地一笑,说道:“没有绝对的战术,我说的仅供参考,你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决定,来采取行动。嗯,话不多说了,你们抓紧时间去准备吧!”
马上要进入十万大山打游击的王支队已经不是原来计划的三百多人了,在灵山县、钦州境内招收的三百多新兵也并入其中,编为五个中队,采取一带一的方式缩短训练和融入的时间。而这些本乡本土的士兵,无疑将给王支队的行动带来更多的便利。
弹药、钱粮、药品是必需的,还有一部小功率的电台,能与越南境内的基地进行联系。人员配备也很完整,政务、报务人员、军医、救护兵、军工等等,使王支队能够以一个独立的单位进行运转。
短短三天时间,还远称不上老兵,但新兵瞄准、打枪是没问题了,基本战术动作也掌握了简单的几个,比如卧倒。然后,部队又进行了一次整编,按照老兵一带五的比例,配上军官,编为十个新兵连队;而老连队基本回复原样,只补充了很少的新兵,以保证在战斗中有六个主力连的战斗力可以绝对信赖。
清军在调整,慢慢地压了上来。巡防军统领陆荣廷依然行动缓慢,进三退二,在防城和宁明交界的山区徘徊;边防督办龙济光率军从南宁出发,取道扶绥、上思,封堵住革命军北上之路;广东新军第二标取道廉州、钦州,由东攻击而来。
支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如何,连陈文强也不敢预测。所以,在部队开拔,与王和顺等人握手告别时,他只能犹豫半晌,说出一句平实的“保重。胜利后再见”。
胜利后再见!多美好的憧憬,但那会是多长时间以后的事情,而胜利后再也见不到,也不会很意外。
但相对于死的简单,生更显长久的艰难,更显曲折和坎坷。革命,更需要一种乐观来支持。有了这种支持,才会让人更加强大,更加有力。更能坚持。因为活着,为了理想活着,就会使你透析出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你才会感觉到生命活着的意义,才会反射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快乐。
……………
起事,袭击,乱党猖獗。连破数城……猝不及防的广西官府从惊惶失措中慢慢恢复过来,调动军队的命令一个接着一个地传向各方。广西巡抚张鸣歧急调边防督办龙济光、统领陆荣廷。以及桂林、柳州等地的军队南下围剿,并向两广总督周馥发报,请求派兵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