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一九零二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北辰归来,同盟会决议

第二百一十六章 北辰归来,同盟会决议(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张静江在经济上擅长,这些政治上的事情一向不太发表言论,他只是将目光移到北辰身上,等着他下结论。

北辰着意翻看着报纸,半晌才放下,缓缓说道:“清政府已名存实亡,现在的问题不存在于革命军与清政府之间,而存在于革命军与袁世凯的几镇强军之间;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说服袁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国,兆铭之意应该如此。但他还是将此事想得过于简单了,不晓得其中的诡诈,也不知道这样做将会给同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停顿了一下,北辰继续说道:“我早在回国的途中,复兴会便派人拜会,言说革命党要同舟共济,精诚团结。革命要坚决彻底,不以推翻满清政府为最高目的,而是要继续进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使中华共和国崛起于世界,摆脱列强的掠夺和钳制,真正实现富国强兵利民的理想。对此。诸位同志,你们怎么看?”

历史上辛亥革命后,北辰退让大总统之位,将革命果实拱手交与袁世凯。被研究者认为软弱妥协。然而在当时,北辰开始曾极力反对和议,认为“革命之目的不达到,无和议之可言也。”,主张采取强硬态度用武力北伐讨袁。

但是南方各省派别纷杂。号令不一,军饷资金严重不足,党内党外妥协派占据优势,包括汪精卫等人不断予以施压,才使北辰不得不委曲以从众议,因为他不能改变与袁妥协的局面。即便如此,他对以曾出卖过“戊戌六君子”的袁世凯来接替自己担任大总统职,仍然放心不下。这才匆忙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并希望用临时约法来给袁世凯带上绺头。

“所以说,大总统并一定是名声最大的,而要看谁是最有实力的。”宋蔼龄会意地点了点头。

查理宋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走吧,逸仙博士今天太忙。我们明天再去拜望。尽到朋友之谊。”

…………

当天中午,北辰在宝昌路四百零八号对媒体公开发表了政见,大意是“……归国后,担任何种职位对我都无关紧要。我已做成了我的工作,启蒙和进步的浪潮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中国,由于它的人民性格勤劳和驯良,是全世界最适宜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在短期间内,它将脐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随后,北辰主持召开了同盟会在沪领导人的会议,形成了一个重要文件《同盟会本部宣言书》。主张以革命武装力统中国,彻底扫除北方的****余孽,以慰国民之热望。

然而此时形势不同,要北辰在同是革命党的复兴会和满清旧官僚袁世凯之间选择。他自然是要倾向于复兴会了。

“袁世凯不可信。”廖ZK断然下了结论,指着报纸分析道:“大家看这里,兆铭的电报上所说商谈的时间,与北洋军进攻的时间差不多,如果袁世凯有诚意,怎么会一边试探着谈和,一边扩大战事。袁世凯不是说北洋军唯他之命是从嘛,可见其心怀叵测。”

胡汉民眨了眨眼睛,说道:“如果袁世凯真能反正来归,我们却也不必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过这事应该通知复兴会一声。显着我们心怀坦荡,这对先生参选大总统也有好处。”

北辰淡淡一笑,转头对张静江说道:“人杰,依你看来。复兴会各方面如何呀?”

在会上,北辰慷慨陈词。“革命尚未最后成功,我如不首当其冲,实在是避难就易。全国的同志正在引颈属望,难道是希望我退避上海?敌恃兵力,我恃人心。我们为什么不善用所长,而用所短?革命军起。有不可抗拒之势,列强没有更好办法,只得宣告中立,不事干涉。但如果我方形势屡受挫折,则事情发展还是未可预料;戈登、白齐文之流对待太平天国的手段,也可能用来对付我们,我们怎可不作考虑?”

……………

上海,同盟会的住所,笼罩着凝重的气氛。

“汪兆铭在搞什么?”廖ZK看过电报后,很是愤怒,“袁世凯是何人,清廷的走狗,我们怎能与他谈和停战?利用他倒清,不是与虎谋皮吗?看看这上面所写,太荒谬了,‘豆萁何苦更相煎’,革命党与满清官僚,竟成了同根生的豆萁,简直是岂有此理。”

“兆铭是不是太高估北方的军事力量了?”胡汉民指点着报纸说道:“北洋强军也不过如此嘛,与革命军相持不下。此时谈和停战,会被人骂作是革命叛徒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