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一百八十章 下基层

第一百八十章 下基层(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根据袁晨皓的计算结果,如果海得巴拉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减弱50%,就得多投入1个野战军。这还是最低投入,为了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打下海得巴拉,还得准备至少1个旅的预备队。如此一来,光是攻打海得巴拉就需要动员3个野战军与1个空突旅。

3个野战军中肯定有39军,而按照裴承毅的意思,另外2个野战军为战略反应军,要么是21军与24军、要么是36军与37军,而裴承毅倾向选择后者,因为36军与37军有在该方向上的作战经验。空突旅比较好安排,不管是哪个旅,问题都不大。

确定了攻打海得巴拉的兵力之后,裴承毅与袁晨皓在南下主攻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按照袁晨皓的意思,既然已经在海得巴拉方向上投入了重兵,就应该把南下主攻方向放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用2个重装甲军、3个战略反应军与至少2个空突旅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的突击部队,重装甲军负责扫荡沿海平原地区,战略反应军负责扫荡内部山区,空突旅负责前进突击任务。如此一来,只需要投入支援力量的30%就能在该方向上取得突破,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特里凡得琅。而根据袁晨皓的估计,最快能在12月初、最晚能在12月中旬占领特里凡得琅。

看上去,袁晨皓的建议很有道理,可是裴承毅却并不认同。

提出要求后,裴承毅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专门负责后勤的参谋人员。虽然这让人觉得他有点不负责任,但是裴承毅没有多少后勤管理经验,基本上只知道提要求,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细节问题。如果让他胡乱安排,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还不如让懂得后勤工作的参谋去负责。

安排好这件事,裴承毅开始着手制订作战计划。

按照他最初的想法,首先集中力量攻打海得巴拉,然后挥师南下,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同时推进,最终占领蛮度半岛南部地区。按照这套方案,大规模作战行动最快也就只能在春节之前结束。当然,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即在战役初期集中力量打下海得巴拉,减轻地面部队的作战负担,让更多的部队得到充足的休整机会,向南挺进的时候,可以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加快挺进速度。如果不考虑作战时间,这套方案的可行性最大,而且对各作战部队的要求也最低。

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考虑作战时间。

要在年内结束大规模作战行动,就不能只在一个方向上做文章。

分析战局的时候,裴承毅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后勤保障,二是突击的正面宽度。

地面部队从苏拉特南下,向特里凡得琅突击,沿途需要攻占包括孟买、胡布利、塔尔瓦尔、门格洛尔、卡利卡特、科钦等数十处城镇,其中不少是大城市与战略要地,就算投入5个军加2个旅的兵力,推进速度都不会快到哪里去。更要命的是,部队南下的时候,跟在后面的只有共和国陆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孟加拉国与尼泊尔的军队不会南下,巴基斯坦的军队则在蛮度西北地区晒太阳,占领科钦后才能得到斯里兰卡陆军的援助。也就是说,在长达1500千米的后勤保障线上,只得靠自己了。

针对这个问题,袁晨皓认为可以通过占领港口解决。提出这个想法之后,袁晨皓也觉得站不住脚了,因为每占领一处港口,就意味着将要留下一支部队守卫港口。虽然出发的时候有5个军加2个旅的兵力,到达特里凡得琅的时候,恐怕就所剩无几了。如果真要按照袁晨皓的方法打,就得出动7个军加5个旅的兵力。在总共只有14个军,且3个空降军的空降旅无法在战役初期参战的情况下,裴承毅没有任何理由将半数以上的作战部队放在一个方向上。

如果说后勤保障拖住了后腿,那么突击正面宽度就挡住了去路。

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动不能变更,而南下进攻的时间必须提前。

如此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援力量再次被分散,空军、陆航与海航不得不为两个方向上的进攻部队提供支援。

分散支援力量的直接后果是,必须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

与安排后勤保障工作一样,裴承毅把细节统筹交给了袁晨皓。

在前期作战行动中,袁晨皓的表现非常醒目,处理细节事务的能力最值得称道。某些时候,裴承毅都不由得感叹,如果当初选的不是袁晨皓,而是一个跟他差不多的军官,恐怕很多事情就得由他亲自负责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