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水沃津沽(下)(第1 / 4页)
被李大成带进官场的桂顺,最大的好处还是这种不自信,这样才有敬畏之心,伺候紫禁城的老娘们没有敬畏之心,很难受的重用的。
“不错!你想的不错!待会儿看看船上有没有合适的师爷,先找上几个。
我先来给你说说漕运的必要性,咱们这二十多万人马,到了津门再并一些义和团,至少小三十万人,津门周遭一共有多少人口?也就这个数儿吧?此后直隶的义和团还要奔赴津门,津门的人口会越来越多的,再加上城中原本的百姓,七八十万人呐!咱后头还有个京师,加在一起百多万人。
百多万人一天一斤粮就是一万石,漕船由南到北,短则半月多则一月,一个月至少三十万石粮食,现在的一艘漕船只能拉三百石粮食,这三十万石粮食,至少需要一千条船,咱们没有呐!
大船进不来小船拉的少,三十万石粮食恐怕是很难保证的,再者京津大乱南边的粮食惜售,从筹措到运输,哪能保证一天一万石的粮食?
“贝勒爷,这三人可用,待会儿他们若是有了好主意,您就让他们三人弄个折子,说一说漕运之关键,动用老婆子的力量,把这三人顶到运河衙门里。
折子的事儿,不妨在那些投奔咱们的人里宣扬一下,告诉他们,只要肯为你桂贝勒爷做事儿,前程是有保障的!
王勇钦圆滑可做主官,周帧生硬只可掌技术,至于那陈邦瑞,年轻了一些、话不多,怎么用?让王勇钦说说。”
王勇钦三人涉及到李大成之后的布局,有了这次的战争,朝廷也会注重一些运河的修缮,海运虽好但不在自家手里呐!这想法老娘们应给是认同的。
有了运河之利,譬如一条水上铁路,只要改改船山东就能上连直隶京津内蒙山西,中联苏豫甘陕,下连江南,无须很大的投入,以河道水域就能勾连大半个天下,再借助烟威青海上三港,山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商业大省,沟通中西内外。
百姓吃不饱就要闹,京津已经很乱了,百姓再闹咱们怎么打仗?怎么保京师?又怎么保老婆子的安危呢?
所以这事儿势在必行!至于那些推上去的,不听话再拉下来就好,这事儿还不是咱们一句话的事儿吗?拉不下来就让振威军过去宰掉,因为这个老婆子还能杀了你不成?”
李大成所估计的一人一天一斤粮,可能还不够,两到三斤是正常的供应量,这段时间李诚有跟曹老二的人马忙于运输财物,京津一带的粮食现在靠的是吃老本,一旦粮食跟不上,其他的法子再好也是白费,吃不饱怎么打仗?
至于推上去的人不听话,现在就是个无法无天的年代,拉不下来就暗杀,这事儿再简单不过了,有桂顺顶着,暗杀又能怎么样?老娘们不发话,忍着!
“嗯……爷,您说的什么?”
狗日的桂顺,刚刚显然是神游天外了,李大成重复了一遍之后,他才点头称是。
“爷,这事儿现在做是不是有些急促了,一来咱们刚到津门就这么要挟朝廷,只怕老婆子那边不痛快呐!
再者,这些人咱们也不是很熟,推上去之后,他们要是不听话怎么办?”
说白了桂顺还是那个在四九城打混的穷旗人桂顺,不自信就是他最大的缺憾之处,全然不像有些人狗屁不懂,还装出一副二五八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