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硬扞德国战车(一)(第2 / 3页)
搜罗津门各处武库得了七百余枚水雷,布放水雷的舢板已经造了两百余。曹宝福的老漕勇出了两千人,专门在大沽船坞那边等着顺水布雷,大沽口附近海域泥沙淤积严重。大吨位的战列舰进不来,有了这七百水雷,巡洋舰的活动也要受限制,遏制住了洋鬼子的大口径火炮,大沽口才能减少伤亡。
津沽一带六万壮丁,十多万老弱妇孺。正在加固炮台开挖阵地工事,南仓的几十万条麻袋。数量还不够……,这些都装在了李大成的脑中。这些事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打仗,上去拼命只是最粗糙的一面,财力物力、后勤统筹才是决定胜败的精细之处,正是因为大清的财力物力不够此战才求胜无望,后勤统筹有振威军的刀片拢着,还算是差强人意的。
打胜仗容易,打败仗更容易,将一场必败之仗打的血乎淋拉,在李大成看来是真不容易,坐镇津门他也难得安眠,十几天的时间睡了七八觉,其中一半的时候,还是躺下一两个时辰,就再也睡不着了,缺少睡眠、压力过大,让李大成的整个人都处于狂暴的边缘,稍有不顺动辄杀人。
这样的气场,这样的手段,现在连李大狗见了他都不敢喘粗气,进出来去都要夹着双腿走路的,每天泡在茶楼里听戏,李大成的眼睛、耳朵却悬在津沽的上空,未来的战争要打出血性,太难!太难!
李大成的严肃,让桂顺有些紧张,这样的话以前李大成是不会跟他说的,这些应该是顾其行这个师爷的差事儿。
“桂哥,你要学着总揽大局,我不可能时时都在你身边的。”
血战过后就要分别,这可能也是李大成心情紧张的原因吧?相对于大清的官场,桂顺太不成熟,即便有顾其行在身边出谋划策,但有些事儿桂顺还是要学着去做的。
“明白了,你说的那些我的记着了,宛如那边你也加把劲儿,这刀枪无眼的,去了大沽也要当心,黄庄那样的事儿,别再干了,你没了,我怎么活?”
听出了李大成话中离别的味道,桂顺也是一脸的落寞,心无杂事的他记忆力很好,刚刚李大成的话他都记住了,有些情意短时间就能让人不可忘却,看着一脸严肃的李大成,桂顺眼中也满是担忧的神色。
“成!我看宛如也有些闷闷不乐,咱们今儿什么也不做了,就去看戏。”
刚刚说话的时候,桂顺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再想了想宛如的情绪,李大成身上那瘆人的气场,他也就能觉察出来了。
招呼宛如,让人清空了东来轩,李大成、桂顺、宛如坐在前面,王五等人坐在后边,东来轩的折子戏接茬开始演,由于来的仓促,戏码什么的也没人关心,这边上来就是一出断密涧。
戏演的确实不错,桂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这戏的彩头不好,这场演的是李密、王伯当君臣死别的戏,好容易静下心来听戏,却听了这么一出,李大成的情绪本就有些暴躁,再一想没有未来的战争,他手中的茶盏落下去的时候,一下就碎在了八仙桌上。
李大成这些天脾气不是太好,看戏的时候,身后的护卫们也不敢大声喝彩,他拍碎茶盏的时候,正是台上演完的时候,声音不大威势却很大,一下整个茶楼都静了下来。
“嗨……这些天我也是忙糊涂了,东来轩有个不错的女老生,咱们今儿个带着宛如去听戏怎么样?”
饭要一口口的吃,事儿要一件件的做,大军操练、整备弹药、筹措粮饷、阻塞河道、布置水雷、工事阵地,这些事儿李大成都已经安排下去了。并且派了许多鬼头刀、督战队在监督进度,桂顺不在的这些天,李大成这边看上去是在不务正业,可他手头上缴获的那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却记满了各处的进度。
半月时间。振威军上下大半人,能在三十步也就是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打中一个水桶,六十步之外能打中水桶的有一两万人,一百五十步上能打中水桶的有七千多人,还有几百个能用曼利夏在三百步之外打中水桶的高手,这些李大成除了记在本子上。也记在了心里。
机器局那边有四千发进口的大口径开花弹,自造的一万两千余发,平常一天能造二十发,全线赶工平均下来一天能造两百发上下,大口径火炮寿命极短。将发射药的重量拉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大沽口炮台的三十多门大口径火炮,能打三到五万发炮弹就是极限。
运送洋鬼子到大沽的漕船,已经装满了土石,只要一声令下,三百余艘漕船,一个时辰的功夫就能阻塞大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