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时代1900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医崛起(下)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医崛起(下)(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大成虽说也不待见那老娘们,但老娘们的这一手,也委实厉害,许出一些没有俸禄的不入流或是六七品官职,一下就帮着齐鲁医府收拢了很多人心。

老娘们想通过李大成建的医府为大清积累人望、人心,这也是白扯而已,医府的财政抓在他的手里,稍微动作几下,李大成就能让感恩戴德变成怀恨在心,大笔的银子在手,这样的文章太容易做了。

学府的中医们想做事,先来一个朝廷不许,再来一个我来扶持,这样的事儿做个几回,老娘们的手段就会被轻松化解。

筹办医府这事儿。也逃不过诸洋鬼子的耳目,这段时间世界对于中医也是极度的推崇,因为这个,建医府之事,也被拿到了谈判桌上。原因无他,洋鬼子们想偷师而已。

这个也是李大成早已想到的,可以!但要交流,你们可以派来学童或是学生,咱们也得派去学童或是学生,你们学中医。我们的人就要学你们的技术,想要参与交流,各国的教育界必须全部开放。

一番问答之后,李大成算是被老李给套牢了。当然他心甘情愿也是个前提,未来的几十万学童,想想都令人兴奋。至于李鸿章口中的麻烦,在李大成看来却没什么。

诸洋鬼子可不傻,药材获益也就在这段时间,几千万两银子应该可以到手,之后想要劫掠般大赚洋鬼子的钱,没可能的!以货易货人家也会提价。枪炮买卖,人家也可以是暴利的。中医进入欧美各国之后,也能找出相应的替代药物。祛瘟堂的药材,可以赚钱,但暴利也就在这几个月而已。

不要忘了,桂顺身后还有一个振威军,装备三十万振威军,花费也不是一个子儿两个子儿,老娘们老了,只要桂顺能服服帖帖,有些事儿老娘们那边也会大不见小不见,真的要玩杯酒释兵权、火烧功臣楼,老娘们也得好好思量一下。

“就依中堂大人所言,中堂大人筹谋,咱们出银子就好。”

定下了齐鲁医府之事,中医的崛起,也就成了十拿九稳的事儿,将医府放在微山,李大成当然有自己的想法,微山一带也算是他的一个大本营,家乡的父老都在那边,医府建立之后,微山周边也会成为一个特别的所在,做起事儿了也会方便很多。

大清拥有的东西不多,而大清要学的东西却不少,几十万学童。将来就是几万、十几万夯实国家基石的人才。

中医的崛起已经成了定局,因中医而引发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方必然要占大便宜的,因为如今的大清欠缺了太多东西,因为国家地位的缘故,大清的学子们,也很难大批量的进入西方大学学习,有了医府的文化交流。这些人为的障碍,虽说不能一举铲除,但所剩的也不多。

派遣大量人员出过留学。现在也基本只剩钱的事儿了,钱对李大成来说无所谓,现在就很多了,以后还会更多,不说别的,北面就有沙俄这个大金矿。劫掠开始之后,他能掌握的资金。打几个滚应该不成问题。

之后,诸洋鬼子一边谈判一边拉拢中医,李鸿章跟桂顺也是一样,但与诸洋鬼子相比,两人的优势要大的太多太多,一道政令下去,绝大多数郎中都要听令的,中外有别,能被洋鬼子拉拢的中医终是少数,现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心向大清的。

至于谁主导这个事儿,李大成更不在乎,谁出钱谁主导,而不是谁倡导谁主导,没了银子哪个又能玩的转医府呢?

筹划齐鲁医府,也能看出李鸿章的本事,钱不用他老李出,他自然敢胡咧咧,大清的权贵精英阶层,逃不过立德立功立言这六个字,建齐鲁医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中的利益,对中医名家们来说也是不可抗拒的。

著书立说,医府出钱;整理典籍,还是医府出钱;齐鲁医府筹建之事,被李鸿章说成千年以来杏林第一盛事,也不算什么虚言,立德立功立言,全在齐鲁医府,许多告老的御医、赋闲的名医,都会耐不住寂寞的。

筹建最大的中医学府这事儿,也不会侵害大清官员们的利益,李鸿章振臂一呼,百官自然群起响应,难得,山西的老娘们也发来了八百里加急,除了赞许一下桂顺、李鸿章会办事之外,老娘们也会做人,她在太医院之外建了一座医府,当然这座医府是不存在的,现在只能依附于齐鲁医府,它的作用就是给齐鲁医府的先生们,一个太医院的闲散官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