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各走各路(下)(第2 / 3页)
静海现在是老袁的地盘,有宅子做防护,李大成不怕老袁的北洋新军,可一旦落了单,这事儿就两说了,不敢杀、不能杀,还要看有没有机会杀的,如果自己落了单,老袁未必不会动手。
王五他们出去了,费绳甫却没去访友,医家的绝活儿比武林的绝活儿藏得还严实,江苏费氏,即是中医世家也是诗书传家,夺人衣钵之事,费绳甫干不出来。
无论是李大成倡导的齐鲁医府,还是没有名字的武林组织,大面上的说法,虽然都是弘扬这一脉的传承,但也逃不过夺人衣钵的恶名声。
“最近几天吧?身边还有几个江湖人。或许会在静海一带访友。”
行踪已经暴露了,李大成对于接下来的行程也不刻意隐瞒,直隶、山东习武者很多,静海虽说受过津沽血战的波及,但也可能有些武林人还在,王五、孙禄堂等人若是想访友。耽搁一两天也是可以的。
“哦……二爷帐下还有江湖人?”
“嗯!有那么几个。”
“此事,世凯或许会帮得上忙,今夜就到这里,世凯告辞了。”
五百万两的银子,不是什么小钱,这笔钱虽说不用李大成自己出,但修缮运河的资金,还是越多越好的,胶州府那边的情况,李大成也不怎么清楚,万一官产尽是些荒山,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讲价钱,也要在看货之后再开口,稀里糊涂的做了买卖,谁不明白谁就吃亏,与袁世凯对资金的需求相比,李大成置地的需求还不是那么的急迫,独一份的买卖怕抻,抻的时间越长,老袁这里的底气越是不足,利弊是明摆着的,李大成也就停了与老袁的口舌之争。
“到底还是二爷高明呐!
也好,明日世凯就安排人去胶州府丈量土地,咱们以地论价!”
都是精明人,袁世凯知道占不到李二神将的便宜,也就不再继续纠缠了,谈完了买卖,袁世凯也仔细思考了一些李二神将各走各路的说法,朝廷局势他是明白的,振威军异军突起、强势无比,太后回銮之后,要么裁撤振威军,要么扶持北洋制衡振威军,振威军被裁撤恐怕已是定局,摆在李二神将面前的问题,是要裁撤多少振威军。
送走了袁世凯,李大成也叹了一声人精。刚刚的一番对话,老袁对他的试探不少,若露了怯,说不定这静海城真就要不安宁了。
因为养伤的缘故,李大成需要早睡早起,现在的老袁对他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大略想了一下,他也就去睡了。
第二天。问了一下王勇钦接下来的行程,王勇钦那里也不想立刻离开静海,静海、独流一带。也算是北运河的一条分界线,以北是天然的海河水道,以南多半都是人工开凿的渠道,在直隶境内,修整运河的难度,主要在津沽一带。实地看了运河现状之后,周帧那边也要做一个小结。同时为接下来的巡河确定一些章程,不然一漫漫的巡河效果不大。
有了昨晚跟老袁的一番谈话。李大成也不急着去胶州府,许给了王勇钦两天的时间,他也去找了一下王五跟费绳甫,让他们俩也在静海搜罗一下,若是有合适的拳师跟郎中,正好一并带去山东。
王五那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孙禄堂也算走遍了直隶的人,在直隶地界的朋友不少,杨氏太极的爱绅也是直隶地界的人,访友对他们来说也是平常事,王五带着孙禄堂等人出去访友了,而李大成只能带着钱老八呆在静海的宅子里。
这个时候,北洋的作用也就彰显出来了,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残了,借着这个机会,北洋新军也就有了继续扩军的可能,北洋想要制衡振威军,靠着武卫中军是不成的,能依靠的只有武卫左右两军,宋庆在山海关,那边的财税有限,机会最大的还是身在直隶周边的袁世凯。
各走各路也能相互扶持的,对立并不是对抗,想明白这些之后,袁世凯深深的看了李二神将一眼,这位的心机之深实在是令人忌惮呐!
“老袁,若如之前所说没必要防着我,若想跟咱们背道而驰,你就要日防夜防喽……”
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李大成端起了桌上的茶盏,话说到这里,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想在老袁身上占的便宜,虽说还没有到手,但基本也占到了,短期之内,两人也没什么交集的必要了。
“不知二爷何时启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