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时代1900 > 第二百八十六章 百年会谈(二)

第二百八十六章 百年会谈(二)(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至于胶州府,大成公的总号就设在了胶州府,胶州府附近的许多百姓这段时间都跟着大成公小赚了一笔,这是群众基础决定的。

靠政令推广甜高粱,看来也不是个法子,这事儿只能做一次,做的多了,难免会出麻烦的。

“嗯!就以这几处为准吧!种植面积太少的地方,咱们就不建糖酒作坊了,近期要建,以州县为基准,先不要辐射到乡镇这一级。

近期,派人去一趟烟台,跟仁德洋行的人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让那边出人,在山东建几所教授钩织花边的活计。

另外让人拢一拢,山东的柳编草编匠人,召集到微山来吧!”

“铁路、公路、工业、矿业太多太多,大清有的买卖,咱们要做好,大清没有的买卖,咱们要跟洋鬼子学着做,只要是商业,都在咱们谈的范围之内,让张孟两人准备一些换洗的衣衫,可能一两天的时间,咱们谈不完。”

要谈的东西太多太多,李大成现在也不知道该谈什么,明日聚首之后,先从大成公在山东做的事儿开始谈,制糖制酒是急需解决的事情,近期李大成这边是需要依仗张弼士的。

“那杏荪就回去准备了,多谢二爷的指点。”

虽说没有压力尽去,但搭上了李二爷这条线,也足够让盛宣怀轻松一下的,李二爷就是桂贝勒,只要桂贝勒稍微维护他一下,这段时间,他就不会出事儿的。

“那我也不客套了。”

算计了一下急需解决的事情,除了糖酒之外,就是孟洛川所说的小民生计了,这个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山东百姓就多了一项收入,山东百姓收入多了,大成公货物的销路也就打开了。

继续给大侄子压了几个担子之后,李大成又问了问大成公人手的事儿,人手暂时不缺,多亏了在沧州府招进来的蒋辉云,若不是他在南边拢了一批师爷,大成公这边就要面临人员危机了。

一直跟李诚有谈到深夜,李大成才放走了这个可怜的大侄子,接下来一段时间,李诚有恐怕要忙的脚打后脑勺了。(未完待续)

起身送了送盛宣怀,李大成也没有去休息,而是让人找来了大侄子李诚有,大成公近期的进展,李大成只是粗粗的了解过。

近期除了建仓、建店之外,大成公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推广甜高粱,下面推广的效果如何,李大成还是要了解一下的。

“叔,推广甜高粱之事,武定府那边做的最好,其次是沂州府,再次胶州府,临清州、东昌府也算可以,其他地方就不怎么好了,只有几个州县能把甜高粱推下去。”

李诚有一边说,李大成一边在心中勾勒山东的地图,甜高粱的推广跟土地灾害的关系很大,武定府是黄河灾区,几乎年年发水、年年干旱,这几年,那边的老百姓也有了对付水旱灾害的办法,那就是种植高粱这样的耐水旱的作物,甜高粱的推广在武定府最好,也算是灾害促成的。

至于沂州府,李大成从胶州府到济南府,走的就是那条线,沂州府山地多、薄地多,棉麦谷子之类的种下去长不好,高粱、地瓜一类的作物,本就是沂州府的主要农作物,甜高粱在沂州府推广顺利,也是有凭有据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