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二百四十八章赋税制度与经济发展(第1 / 2页)
“恩师,您想想啊,现在的种地之人,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能够种多少地,又能够产出多少粮食啊?据学生所知,普通的五口之家,将略有盈余的粮食换成盐巴之后,若是能够换回一两尺布匹,那就是非常勤劳的人家了。\本章节----\恩师,从这些人手里又能抠出几个大子呢?”
“这?”房玄龄被王伟问得顿时脸色通红!这话太难听了,就像是国家在跟乞丐收钱一样!这话实在是让人难堪啊?!
“叔溢,这话说得让人惭愧,可是不从农户收取赋税,那国家的军队官吏从何供养啊?”房遗直见父亲被王伟问倒,连忙出来解围。
“呵呵,遗直兄,谁有钱就跟谁收取赋税啊?”
“呃,这?”房遗直也被王伟噎了一下。
二百四十八章赋税制度与经济发展
“哦?叔溢的意思是,军队可以自供自足?”房玄龄沉吟的问道。
“非也,恩师,军队的职责乃是保家卫国,军人的职责乃是训练打仗,若是掺杂其余,恐怕会有所不妥,军队就应该由国家供应。可是现在情况所迫,乃是便宜之计。”王伟赶紧解释道。
“叔溢言之有理,可是若照叔溢所言,国家又能供养多少军队呢?第一军确实精锐,可我朝幅员广阔,边境漫长,又能有多少精兵把守呢?”房玄龄的问题同样非常尖锐。
“呵呵,恩师,这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啊。”
“叔溢的意思是,从商贾还有大户之家收取赋税?”房玄龄惊愕的问道。
“恩师,天下财富十之**集中在商人还有富户手里,而我朝对于商人的税赋实行的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通行,据学生所知,现在不管一个家庭有所少人口有多少土地,都要给国家上缴两石粮食,还可以缴纳丝绸或者是多缴纳丝绸以代替徭役或者是兵役。”
王伟在刚刚发达的时候,跟着房玄龄在尚书省实习,曾经到民部专门研究过国家的税赋制度,当时就觉得极不理解,这种粗糙的税收制度,如何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呢?是的,贞观之治确实和现在的赋税制度有关,现在的赋税之轻可以说历朝历代也就是汉景帝的时候可以相颦美,可是这却造成了国家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而国家赋税却逐年减少!穷人越来越多,缴不起赋税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国家势必会像其他办法征兆,这样就更进一步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租庸调制还有均田制就是唐朝初期的税赋征收制度,这个时候赋税可以说很轻,可是却有一个相当大的弊端,那就是富人拥有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可是和穷人们却要缴同样的税收,这就造成了,赋税很难收取的情况,因为很多穷人缴不起税,而太多的富人却又有着各种各样的逃税条件。像皇亲国戚还有士绅们都是免税的!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王家可以说是长安首富,所涉及的行业基本遍及整个唐朝各行各业,仅仅是王家一年所创造的财富现在王伟虽然没有准确数字,但是几十万贯总是有的!
“经济问题?”房玄龄放下酒杯,疑惑的问道。
“恩师,刚才您说,若是照学生这般治军,怕是国家没有太多的财力供养足够的军队,可是国家为何没有财力供给呢?恩是觉得,像第一军这种精锐之师,需要多少方能保天下无忧呢?”王伟也放下了筷子,回道。
“这,以老夫看,至少需要五个军,配合各地府兵当可保天下无恙。”房玄龄沉吟片刻,认真地说道。
“恩师,五个军也就是十五万人,当今天下虽经过之前的十几年兵荒战乱,可是还有人口一千五百多万,也就是说每百人供养一人,恩师之所以觉得困难,那是因为我朝当今生产能力低下,有一半以上民众仅能供养自己一家温饱,所以赋税了了,国库空虚。而很多有余力的大户人家或者是富庶之家还有很多皇亲国戚权贵氏族,现在的政策确实免受这些人的赋税,当今国库仅仅靠那些个苦哈哈的种地之人,也就是连温饱都很困难的人来供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啊!”
“哦?天下赋税若不从种地之人征兆,那又从何而来呢?”房玄龄又一次被王伟的话给惊着了,“自古以来,天下都是以农为重,国之赋税皆从此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