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炊烟(第2 / 3页)
她一个字一个字的逐字去读。因为是以前读过的书,不用急着向后翻想知道结尾,可以细细的品思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味。有时候每读一遍,感觉都不一样。
看了两页,她才觉得困意上来,就听见外面的风雪声中,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轻微的擦擦声响。
既象是老树枯叶被风吹的声响,也象是有人快步行进时,雪地被踩踏发出的簌簌声。
这么晚了,应该不会是脚步声吧?
“这个陈公子,”吴婶想起这人可能根本不姓陈,顿了一下:“他不会是冲我们来的吧?”
“要真是苦肉计,那可太下本钱了,这个小武身上的伤再险一点非死即残,那个公子爷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会是奔着咱们来的。”
吴婶皱着眉头,这事儿实在是闹心。
“怎么偏偏是这家人……”
阿青不知道吴叔和吴婶在商议什么,她晚上高兴,炒花生多吃了些,半夜就觉得口渴,爬起来有点迷迷糊糊的倒水喝。茶水温凉,喝下肚人倒是清醒了一点。外面雪下的正紧,一时半刻的倒不想睡了。
阿青再仔细去听的时候,又听不到什么声音了。
一早她早早起来,但吴婶却起的比她还早,已经生火烧了水。阿青把头发梳好,就去打水洗漱,再帮着吴婶烧饭。
雪还没有停,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阿青原来还想叫小山起来扫扫院子,这么一看,得,也不用扫了,扫了也白扫。
她往门外看了一眼,大雪封门的天气,路上白茫茫一片,什么痕迹也没有。往远处看,天色阴郁,雾色深沉,镇上差不多的人家都开始起来烧饭了,远远近近一片被白雪覆盖的屋顶上都飘起了袅袅炊烟。
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了。
地下还是比炕上冷,她又缩回被窝里去,把烛台端近,从炕头的小柜里抽了本书出来。
烛光昏黄,照得那本刚买来不久的新书纸页泛黄,字迹染晕,仿佛一本搁了很久的旧书一样。
可是阿青就喜欢这样的感觉。她一直更喜欢旧书胜过新书。
不是说新书不好,而是旧书上总是会有新书没有的韵味。写书的人当时的心境,这些书从书坊到她手中的过程,它在书架上默默经历的岁月流转和季节变换。
这些遐想有时候比书本身更让她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