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那是个纯真年代(第2 / 4页)
唐霜想了想,还真没有系统的计划,说道:“特别具体的没有,毕业后应该会继续写书,希望拿出更多的好作品。”
魏大群点点头,看不出表情,两人身前的桌子上,一壶茶咕噜噜地烧开了,他端起茶壶,给唐霜斟了一杯,再给自己斟满。
唐霜连忙双手接过,轻轻抿了一口,看着魏大群缓缓靠在沙发上。
魏大群似乎颇有感慨地说道:“我虽然没见过你父亲,但看得出来,他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现在能看进古籍的人不多了,哪怕是大学里的教授。”
唐霜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谈到三剑兄,说道:“我爸确实嗜书如命,他书房里的书不下上千本,记得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进书房。”
这无形中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到后面,魏大群直接称呼唐霜为小霜。
魏大群想到唐霜写的《英雄》,又想到《龙蛇演义》,他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同样很多最后遗憾地一闪而过,如流星坠落。
能说他们没有才华吗?当然不能!但为什么都没有兑现本有的潜力?
魏大群认为,那是因为他们都难以坚守写作的初心,在他们前期的作品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更多,瑕不掩瑜。
而到了后期,虽然在写作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品已经沦为平庸,他们的笔不再锐利,而变得世俗。
魏大群感兴趣地问:“哦?这是为什么?”
唐霜笑道:“因为他书房里的那些书,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天书,别说看懂,很多字都不认识,我爸又总是让我看,那是我小时候最痛苦的一件事。哪怕是现在,读起来也颇为费劲。”
魏大群呵呵笑道:“可以理解,我女儿和你一样。”
说着,魏大群起身,请唐霜到他书房坐坐。
说到底,他们最早是为梦想写书,而后来则被各种名利包围,写的书急功近利。
一个不能固执己见,而是想方设法迎合市场口味的作者,最终只会越写越差。
眼前的唐霜,在魏大群眼里,正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英雄》令人拍案,风骨凛然,但现在写的这本《龙蛇演义》,流于形式和热血,可能更受人喜欢,但缺乏内涵,不行就是不行。
魏大群问道:“你在同济大学马上大四了,有做将来的打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