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登基御极(第2 / 4页)
御史台除了弹劾官员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朝会时维持礼仪秩序。
今天是大典礼,不比平时的常参只有五品职事文官等一二百官员参会,几乎整个长安城的职官、散官、勋官、封侯们都来了,连在京的蕃使夷宾也都受邀前来。
杜淹带着属下唱名,分班。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散骑常侍、镇抚司丞、翼国公秦琅!”
“在!”秦琅起身应名。
“走,仪式要开始了!”
李世民招呼长孙无忌前往东宫外朝,这是他的时代,就算没有太上皇也不影响。
臣见君为朝,君见朝为会,故称朝会。
大唐虽立国不久,但沿袭隋制,朝会有外朝内朝中朝。
外朝在太极宫正门承天门举行,犹如后世的天安门举行重大典礼一样,唐朝最重要的一些仪式典礼如继位、册封太子,接待各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也在这欢庆元旦、冬至、发布赦令·······
杜淹对着秦琅点了下头,然后提笔在本上做了个记号,“东班三品班第十八名,记住你的位置,一会莫要站错了。”
秦琅赶紧记下,朝会上每个人的位置都是有规定的,不能乱来,否则要被弹劾。而且不同级别的朝会上,位置也不同,因为参与的人数不同。
总的来说,朝班的位置是按照文左武右,按职事品级排这个标准来的。
宰相班次最前,然后是百官九品班次。
因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武将班又称西班,文班又称为东班。
只是李世民如今把太极宫让给太上皇继续居住,所以他的登基大典在东宫举行,东宫正南门是重明门。
此时秦琅便在重明门外。
自李世民为太子在东宫理政开始,朝廷便在重明门外新建一个待漏院,待漏院原本是在承天门外给百官待漏之用,所谓待漏,就是指朝官们每天四更就要起床赶到太极宫外等待夜漏尽开宫门,入宫早朝。
为了让朝官们有个落脚地方摭风避雨,所以东宫也便有这待漏院。
御史大夫杜淹带着两名监察御史过来,开始点名。